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南海相关记录837条 . 查询时间(0.068 秒)
南海南部巽他陆架是世界海洋低纬区最大的大陆架,冰期低海平面时曾出露成陆,发育过大型古河流和热带雨林,是研究海洋大陆地貌变迁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极佳场所。深入了解这一区域古生物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本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及气候环境演化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然而,因长期受到研究材料等的限制,我国尚未在这一区域开展过大规模多门类的古生物调查研究,相关认识极其不足。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动力热力过程课题组杜岩团队,在赤道太平洋海洋动力长期变化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nsification of Pacific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over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为题,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Change)上。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等,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幔水化作用的关键场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2023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等合作,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幔水化作用的关键场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NSR)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帆为论文第一作者,院士林间为通讯作者...
2023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颜文领导的“赵焕庭南海岛礁科学钻探研究攻关突击队”在碳酸盐岩伴生硫酸根作为古海水代用指标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Geology《化学地质》上,副研究员邸鹏飞为论文第一作者,邸鹏飞和颜文为论文通讯作者,德国汉堡大学Peckmann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陈多福教授等为论文合作者。
2023年10月20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巩三强与其合作者,成功揭示了冷水珊瑚共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之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的《Microbiology Spectrum》/《微生物光谱》期刊上。巩三强为第一作者,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赵美霞和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
2023年9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给出了中尺度涡增强南大洋极端温度的观测证据,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尺度涡对南大洋极端温度的影响正在加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在浮游植物群落对气候事件对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2023年9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极端气候条件下亚热带河口浮游植物群落微型化研究为题,发表在《水研究》(水资源研究)上。
近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给出了中尺度涡增强南大洋极端温度的观测证据,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尺度涡对南大洋极端温度的影响正在加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在浮游植物群落对气候事件对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水研究》(Water Research)上。
2023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在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在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上。
黑潮流经菲律宾东岸时部分水体经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东北部(以下称黑潮南海分支),向南海输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对南海大尺度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和东亚气候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观测和模拟结果表明黑潮南海分支的强度和路径存在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但对地质历史时期黑潮南海分支的演化历史及其控制机制还不够深入。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敏团队在洋中脊精细地震成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表明基于海洋多道反射地震数据可直接反演洋壳结构的纵横波速比,从而揭示洋壳流体活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