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相关记录726条 . 查询时间(0.048 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鸿钧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吴良妹和副研究员鲍丽宏等,利用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的原子级锐利界面及增强的界面耦合特性,无须修改商用的器件结构,首次构筑了超快、非易失浮栅存储器件,实现了其纳秒级(~20 ns)的读写时间(商用闪存器件为百微秒)、极高的擦除/写入比(~1010)和极长的存储时间(10年以上)。
一根普通的人类头发可以秒变爬行机器人。记者6日获悉,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团队利用加捻和冷烫技术,研发出一种自行固定的智能头发人工肌肉,可通过感知湿度实现自动伸缩,用它制成的毛虫机器人可以做出爬行、扭转等动作。该技术为含化学键的加捻纤维定型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在生物相容性智能材料、传感器和软体机器人研发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材料学权威期刊《材...
地震是破坏力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飞跃,都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决心。公元132年(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观测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启了人类利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时针飞速拨转,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地震科学带来新的曙光和可能。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向芯部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1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科研新目标发起挑战,力争将世界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新高度。“万物生长靠太阳,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运行机制,因此有‘人造太阳’之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腾博士说,煤、石油、天然气未来有枯竭的危险,还存在一定的...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空气和光纤链路,以迄今最高的准确度比较了基于铝、锶、镱的3种原子钟。研究结果朝着更精准复现秒定义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工作是首次比较3个基于不同原子的时钟,也是第一次将不同位置的原子钟隔空相连。3月25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这些发现向秒的重新定义更近了一步,并有助于寻找暗物质——宇宙中难以捉摸的组成部分。”未参与该研究的英...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分别在理论和实验上对基于钨酸钆钾(KGW)晶体的两种拉曼结构进行研究,单程拉曼产生器输出了目前所报道的最高能量纳秒斯托克斯光,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激光技术》(Optics & Laser Technology)。受激拉曼散射是一项重要的频移技术,它拓宽了激光介质固有的光谱范围可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且具有提升光束质量和缩短激光脉...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飞秒激光脉冲测量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团队推出了一套紧凑的FASI飞秒激光脉冲测量装置,巧妙的将FROG方法与SRSI方法结合了起来,在拥有SRSI方法的单发、直接、快速测量的优点的同时,也兼具FROG方法测量复杂脉冲的能力。这使得该装置在使用合适光谱仪的情况下,能对紫外到中红外波段飞秒激光脉冲进行测量。相关成果发表于Optics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捷教授课题组在监测地震、应用人工智能实时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地震发生后,借助人工智能可在1秒内准确估算出震源机制参数。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在优化飞秒激光多光子聚合(MPP)增材制造加工精度调控研究中取得研究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对光刻胶中引发剂浓度的调控实现对聚合产物极限尺寸的有效控制,揭示了多光子聚合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扩散行为。相关成果发表在《光学材料》(Optical Materials)。基于飞秒激光多光子聚合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微机电、微光学、生物结构等领域的3D打印微纳结构...
据日本雅虎转《EE Times Japan》消息,岐阜大学和软银、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及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组成的世界级团队近日宣布,研究团队利用比手机镜头孔还小的微型天线,成功进行了300Ghz频带太赫兹无线通信。该团队曾于2020年6月发表了利用立方体陶瓷材料光子喷射效应开发小型绝缘陶瓷天线(DCA)的成果,天线外形尺寸仅为1.36×1.36×1.72mm,天线开口面积1.8m...
可见光显微镜使我们能够看到像活体细胞内的小器官那样小的微小物体。然而,它依然无法用来观测固体中电子在原子间的分布情况。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孟胜研究组与罗斯托克大学极端光子学实验室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光显微镜,即“激光皮米显微镜(laser picoscopy)”,用以实现对固体中价电子分布的实时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放射影像科成功开展了胸痛三联CTA一站式扫描,整个扫描过程仅耗时10秒钟,高效的诊断为患者争取了最佳救治时机,也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目前该项新技术仅在少数三甲医院开展,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众所周知,胸痛三联征临床上多数指的是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是肺栓塞的典型表现。急性胸痛三联征常指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是心内科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解释说,量子纠缠有助于减少测量原子钟用来保持时间的原子振荡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原子钟通过与激光一样的方法来测量原子云的规则振荡,这是科学家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最稳定的周期性事件。理想情况下,人们将能够使用单个原子的运动。然而,在原子尺度上,量子力学的奇异规则开始起作用。测量受制于概率,必须将概率取平均才能得出可靠的数据。当增加原子数时,所有这些原子给出的平均值将产生具有正确值的东西...
根据《关于表彰2020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的决定》,由中科院微电子所牵头,联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飞秒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奖特等奖.该奖项为本年度技术发明类唯一的特等奖。“飞秒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应用”项目的微电子所主要完成人包括,周维虎、董登峰、纪荣祎、张滋黎、崔成君、程智、石俊凯。项目主要依托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阿秒电子动力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采用高对比度飞秒激光脉冲技术与等离子体镜锁相机制,解决了飞秒激光脉冲与阿秒电子脉冲的时空同步难题,实验中观测到电子在光场调制下的空间条纹图,实验验证了“全光阿秒电子示波器”的可行性。研究揭示了强光场下固体表面阿秒时间尺度超快而复杂的电子动力学过程,为从飞秒电子度量学跨越到阿秒电子度量学提供了新的参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