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诸葛亮文化研究 楚汉文化研究 中华玉文化研究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化学 河南博物院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138 秒)
李宏,女,汉族,1955年12月23日出生,河南南召人。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982年河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先后就职于南阳市汉画馆、河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出版有专著《汉代画像石刻艺术研究》,主持编著《经典河南、文物卷》、《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等专著,撰写发表有关青铜器,玉器、汉代画像和音乐文...
青玉谷纹璧,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直径19.3厘米,好径6.1厘米,厚0.35厘米。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青玉质,呈扁圆形,中间有孔,两面纹饰相同,皆满雕谷纹。
青玉龙首璜,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长9.2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1988年河南光山黄季佗父墓出土。体呈半环形,两端饰龙首,且连体。龙首张口,一面通身饰鸟兽纹,上下边沿有突脊,另一面光素。璜的两端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绳系佩。春秋时期玉牌、玉佩类饰物在装饰纹样上体现了与青铜器相同的时代特征:龙首纹、蟠螭纹大量出现,在工艺技法上使用“阴线刻兼浮雕法”,艺术表现力大大优于商、西周时期的平面...
青玉琮,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6厘米,直径5厘米,内径3.8厘米.1986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1出土。体呈外方内圆状,中空,通体素面。根据先秦礼书的记载,琮被用于礼地,其造型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沟通。在葬玉中,琮则与璧一起被用于殓葬,构建灵魂升天的通道。
青玉戈,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长40.3厘米,宽8.6厘米,厚0.6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锋尖锐,呈斜三角形。直援,两边刃薄,援略有中脊。内呈长方形,下角被削成斜边,内前端有一圆穿。
青玉戚,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长14.4厘米,宽13.3厘米,厚0.8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体呈扁圆形,前端较窄,刃端阔而呈弧形。两侧斜边各有六个锯齿牙形装饰,中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道切割痕迹。
青玉圭,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长6.3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体呈扁长条形,上端有等腰三角形锋,锋边与两侧边均磨出薄刃,近底端中部有一穿孔。
青玉矛,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长14.5厘米,宽5厘米。体呈柳叶状,身部双刃,锋尖利,骹部残缺,有孔。此矛雕琢规整,且通体磨光,应为礼仪用器。
玉钺,春秋。长15.4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6.3厘米,厚0.8厘米。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体略呈扁的长方形,上端窄,下端略宽并有圆弧刃。器身一面光素,另一面饰有一符号。器身两边饰有对称的齿牙。钺的上端有一单面钻孔。钺原本是一种工具和兵器,它是由斧演变而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很多遗址中就有发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变成了礼仪中的权杖之物。
青玉盘龙形佩,西周。长3.7厘米,宽3.7厘米,厚0.3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体为扁平正方形状,一面平素,另一面以双勾线饰龙纹。龙首部下卷,椭圆形眼,尾部上卷于头顶。龙的上下边缘有脊牙。此佩已断为两截,在断裂处两旁各有3个相对称的小孔。
青玉龙凤纹佩,西周。长13.2厘米,上宽2.5厘米,下宽5.4厘米,厚0.4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体略呈扁长形状,顶和两侧有对称的齿牙,两面纹饰相同。上部饰凤纹,高冠,圆眼、钩喙。下部雕龙纹,臣字眼,下部的顶端底部有一圆穿孔。玉佩以一面坡双勾线条刻画龙凤纹饰,所用的线条多为弧线,圆转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图案化的装饰代表了西周流行的审美趣味,这也正是自商至汉工...
青玉龙形佩,西周。长6.4厘米,宽1.8里,厚0.2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器成片状,长形,两面纹饰相同。龙仰首,张口,菱形眼,头顶有一蘑菇柱。收后腿作前仆状。长尾向上卷曲,身饰简单阴线,嘴部与尾部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绳系佩。此龙形佩原为青玉,全部受沁,变为土黄色。
青玉鳖形佩,西周。长4.2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此佩为青玉,圆雕。头部向外延伸,饰有两圆眼,张口,背部略弧,四爪着地,尾短尖。此鳖嘴的下颚部透穿一个小孔。龟鳖是水陆两栖类动物,玉龟、玉鳖最早见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古时人们把它作为吉祥之物,是长寿的象征。
人首蛇身玉饰,春秋(前770-前476年)。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1983年河南信阳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玉饰共两件,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厚薄相同。两件玉饰皆作侧身人形,正反两面纹饰略有差别,耳佩圆环者为男性,另一件为女性。其纹饰精美、玲珑剔透,反映出春秋时期高超的琢玉工艺。人首蛇身玉饰在目前出土的玉器中首次见到,其上所雕琢的形象很可能与传说中人类始祖伏羲、女娲有关。
玉牌饰,春秋(前770-前476年)。长7.1厘米,宽7.5厘米,厚0.2厘米。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玉牌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青玉质,上、下端居中钻有圆孔,推测应为组合玉佩的主体。玉牌正面下部浅浮雕兽面纹,两侧对称装饰龙头,做瞠目吐舌状。四周的牙脊实为两侧龙首的口舌、鼻、目、角的轮廓,细部填以缜密的束丝纹和鳞纹。玉牌左上部一组龙纹虽未完成,但仍不失为一件绝世精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