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诸葛亮文化研究 楚汉文化研究 中华玉文化研究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化学 汉代画像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073 秒)
具体到汉代画像石,以及汉代墓室壁画的研究,有一种文字比经史子集类的文献更直接有效,这就是图像边的文字,即人们习称的“榜题”,既包括题在图像旁“榜”上的文字,也包括独立成篇的题记,它们与图像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对于解读图像有极大的帮助(邢义田《汉代画像内容与榜题的关系》,《故宫文物月刊》总161期,1996年)。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解放后至今,考古工作者先后共发据和清理了100余座汉画像石墓和50余座画像砖墓,范围遍及南阳市区和所属各县。墓葬构造多是在平地上挖一竖穴土坑墓圹,然后在墓圹内以石或钻石并用砌筑墓室。汉代盛行死则同穴的葬俗,故汉画像石(砖)墓多为夫妻合葬墓。其平面布局和空间立体造型大都模拟地上的房舍建筑格局,宅第化特征明显。
本书全面而详尽地发表了截止至2007年泸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棺资料,在客观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配以拓片、线图和照片,让读者立体的了解画像石棺的情况,并对部分图像进行了解读。文中的解释主要以同类图像的榜题为依据,再参考文献,以了解图像的内容、背景和来由。
徐州新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上的双头鹫与佛教故事中的共命鸟、西方双头鹰等并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三者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均为两头而共一鸟身,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符号,不能被视为一物。西方双头鹰朝向不同方向的两个鹰头,是其固有不变的特征。徐州汉代画像石上的两只双头鹫,其中一只的两个鹰头是相背的,另外一只的两个鹰头却是相向的。两头相向,违背了双头鹰造型的基本原则,自然不能属于西方双头鹰系统。从时间上和地域上来...
2017年2月12日至14日,由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主办的“汉画汉代遗址和墓葬中的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举行,国内外顶尖的汉画研究专家齐聚洛阳。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内,一座由洛阳早年出土的空心砖组装的画像空心砖墓受到专家关注。
四川是中国画像砖的主要流行区域之一,从西汉中后期开始流行,盛行于东汉,延续至蜀汉初年。四川博物院现存的画像砖种类繁多,构图考究,题材广泛,人物既有端坐于龙虎坐骑之上的西王母,也有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夫;象征威仪、等级的车马更是汉代画像砖上的“常客”,场景既有狩猎、制盐、采摘等生产劳作画面,又有宴饮、舞乐、养老等社会生活习俗。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文物局、美国康涅狄克州社会经济发展部主办,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与美国马克·吐温故居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文化瑰宝——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精品展”5月21日在美国马克·吐温故居博物馆盛大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30日,共展出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从馆藏汉画像石拓片中精选出的30幅展品,为了让美国公众更好的了解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此次展览同时配以实景照片和视频资料。
1956年10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东汉画像砖》,画面均取材于四川出土的汉砖拓片,分别是“井盐生产”、“住宅建筑”、“射猎农作”、“车马过桥”。邮票一向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题材选择上极为严谨。那么,能登上邮票的这些汉代画像艺术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雕画乾坤——汉代画像艺术中的世俗百态”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鉴赏画像砖、画像石的好机会。
2014年11月14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南阳汉画馆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协办的“雕画乾坤—汉代画像艺术中的世俗百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该展览分为“缤纷的生活”和“浪漫的企盼”两个单元,集中展现汉画艺术风貌。展览共展出实物和拓片120余件/套,其中展出南阳汉画像石2件、复制品2件、拓片39幅,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现力,或写实、或写意,展现了汉帝国辽阔的疆土、宏伟的山川、...
该砖是新野县民族宗教局范新翔在沙堰镇焦店村发现,用立体夸张的手法描绘一大树下,一个蝉的两个大眼睛、双翼和身体,仿佛在秋后鸣叫,蝉下有柿蒂纹、菱形纹图案,寓意四季如春、四季平安。
河南汉代画像砖——兽斗(图)     河南  汉代  画像砖  兽斗       2012/10/15
左右为四阿顶建筑,右为一虎前肢跃起与牛(左)相斗,边饰菱形纹。
河南汉代画像砖——戏车(图)     河南  汉代  画像砖  戏车       2012/10/15
画面为二戏车,前有—导骑,车上立有橦杆,前面戏车一人倒挂于杆上,两臂平伸托两人;一人站立,一人半蹲。后面戏车杆顶蹲一人与前戏车舆内之人手引一长索,一人履索表演。右上角一人骑马引弓射箭。这是表演走索和寻橦杂技画面。《邺中记》“设戏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按横木,两伎儿各坐一头,或鸟飞,或倒挂。”
陕西平利汉代画像砖考论     平利  东汉  画像砖       2010/4/22
陕西安康平利东汉墓出土了精美画像砖,有龙虎斗画像砖、宴乐百戏画像砖、阙前接引画像砖等。平利东汉基的出现,是受当时社会厚葬风气的影响,与“罪臣流徙”有一定的关系。平利汉画像砖带有浓厚的本地特色,亦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汉代画像石中西王母图像的流变及特征——以河南、山东及苏北地区画像石为例。
南阳汉画像石中牛的艺术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体现的时代特征,通过大胆、合理的夸张,用寥寥几笔刻画出造型各异的牛,或脊背高耸、犄角尖锐、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势不可挡的感觉;或温顺驯服,表现出黄牛不计名利的特点:或吃苦耐劳、艰难耕作,展现黄牛的拼劲与韧性;体现出独具魅力,鲜明的艺术风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