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暗物质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2023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果“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入选。人类基因组是生命活动的“密码本”,它控制器官再生和机体稳态,亦影响器官退行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在该密码本中,素有“暗物质”之称的非编码序列约占98%,其中约8%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为数百万年前古病毒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遗迹。古病毒序列在衰老过程中...
非编码核糖核酸(以下简称非编码RNA)在生命活动调控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非编码RNA对了解生命调控的本质不可或缺,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热点。
一种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新型强效抗生素似乎能够对抗有害细菌,甚至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细菌”。这种名为Clovibactin的抗生素能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杀死细菌,使细菌更难对其产生耐药性。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感染研究中心、美国东北大学和诺沃生物制药公司的联合团队22日在《细胞》杂志上公布了Clovibactin的发现过程及其杀伤机制。
2023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马迎飞课题组与戴磊课题组合作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题为“Large-scale phage cultivation for commensal human gut bacteria”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首次建立了大规模肠道主要共生细菌噬菌体培养组技术,利用噬菌体培养物解析了肠道细菌和噬菌体长期共存的机制,并展...
人体肠道中生活着数万亿的微生物,其中细菌占据了绝大部分,成年人肠道中细菌的数量和人体细胞数量相当或者更多。肠道里有着大量细菌,也有着专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噬菌体。解析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的噬菌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开展针对肠道重要致病菌的噬菌体疗法至关重要。
人体肠道中生活着数万亿的微生物,其中细菌占据了绝大部分,成年人肠道中细菌的数量和人体细胞数量相当或者更多。肠道里有着大量细菌,也有着专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噬菌体。解析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的噬菌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开展针对肠道重要致病菌的噬菌体疗法至关重要。
20201年1月8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研究所沈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性红斑狼疮非编码遗传位点控制免疫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的表观修饰调控疾病关键microRNA表达》。该研究整合了表观遗传学、3D基因组学及CRISPR技术,阐明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关键通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
2021年1月8日,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研究所沈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性红斑狼疮非编码遗传位点控制免疫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的表观修饰调控疾病关键microRNA表达》(SLE non-coding Genetic Risk Variant Determines the Epigenetic Dysfuncti...
2020年5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宏林团队在《科学·进展》发表了题为《长链非编码RNA-155编码的微肽通过调节抗原递呈抑制自身反应性炎症》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课题组原创性地发现人基因组非编码区编码多肽miPEP155,能够调控炎症环境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对小鼠类银屑病与多发性硬化症(EAE)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一多肽有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性药...
2020年5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王宏林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A Micropeptide Encoded by LncRNA MIR155HG Suppresses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via Modulating Antigen Present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课题组原创性发现人基因组非编码区编...
十多年来,由基因组中的“暗物质”片段(没有明显功能的缠绕在一起的 DNA 长链)带来的谜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如今,一个团队最终破解了这个谜题。 这个谜题集中在不编码蛋白质但在很多动物中保持相同的 DNA 序列。通过删除其中一些“超保守元素”,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序列能微调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进而指导大脑发育。
人类对基因组变异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一大步:西安交通大学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团队与荷兰、美国、德国的20个科研机构,通过开发新的计算机算法和分析处理流程,分析并报道了在250个健康家庭的基因组中的所有类型变异,其中包括以前从未观测到的大量复杂型变异,即基因组中的“暗物质”。
据《自然》杂志网站2013年7月14日(北京时间7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总物质量的23%由弥漫于其间且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现在,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微生物“暗物质”研究,他们用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对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多样,研究同时揭示了不同物种间令人惊奇的关联。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3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全面比较29种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大量的“暗物质”。他们准确找到了基因组中可以控制基因在何时或何处开启的部分,这些基因图谱是解释成千上万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的重要步骤。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3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全面比较29种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大量的“暗物质”。他们准确找到了基因组中可以控制基因在何时或何处开启的部分,这些基因图谱是解释成千上万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的重要步骤。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