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分析相关记录186条 . 查询时间(1.176 秒)
收集某三甲医院伦理委员会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受理的475例儿科临床试验违背方案报告,对责任主体、违背类型、违背性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讨论违背方案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措施。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违背方案类型为儿童研究参与者漏用药物、儿童研究参与者用药剂量有误、漏查实验室检验检查、随访超窗、不符合入排标准等。责任主体主要为儿童研究参与者和/或其监护人,其次为研究者,申办方、临床试验协调员和其他因素...
目的第三方研究参与者招募公司及其招募业务方兴未艾,研究分析其公司建设、临床试验应用和伦理审查现状,讨论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伦理管理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某院2年来伦理委员会批准立项的项目相关研究参与者招募情况,了解掌握和挖掘分析第三方招募公司在建设、应用和伦理审查方面的数据。结果调研发现了第三方招募公司在临床试验应用、公司自身建设和伦理审查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剖析了问题的现象与成因。...
《社会矛盾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析》是2006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效率·公平·和谐——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书的再版。
以伍德为代表的一批当代左翼,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第二国际机械决定论基础上,主张马克思主义基于生产方式这个共同路径洞悉了不同社会形态的特殊性,是"历史特殊性的一般理论",认为其实质"只是关于资本主义特殊性的科学"。这个论断有悖于真相。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生产方式的深入解析,同时建构了把握普遍历史的独特路径,科学地揭示了历史普遍规律,亦是"历史一般性的特殊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重大...
2022年12月15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丁四新教授以《主体性的追寻:百余年中国哲学研究及其当代面向》为题,做了一场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3期,亦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3期。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院文碧方教授及校内外200余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国内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哲学在中国主要以方法论见长,而中国哲学则以哲学观安身立命,由此与西方哲学分道扬镳。表面上看,这个说法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如果我们追溯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并非如此。而且,两种哲学讨论的问题在思想深刻性上存在着惊人一致,以至于我们在讨论中国哲学时难以回避西方哲学的思想触角。事实上,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不仅依赖于哲学家们的思想洞见,更依赖于哲学家们对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根据“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一基本立场,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清算、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对意识形态家的理论逻辑的揭示,把唯物主义世界观确立为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并在这个思想过程中,对社会认识何以可能的语言前提、主体条件和社会基础作出了分析性论证。他们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意识形态家的思想和观念的语言基础、语义逻辑和生产方式的澄清,阐发...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站在人类思想的制高点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够始终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知道人类向何处去以及如何向何处去。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就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
恩格斯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及其唯物主义回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立论前提,依照哲学逻辑展开这一问题便是哲学分析框架。文献实证方式证明,这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框架,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分析框架区别明显,且意义重大。两种哲学分析框架的理论逻辑关系是一般与特殊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哲学分析框架是一般意义的哲学分析框架,恩格斯哲学分析框架是特殊...
2021年6月24日19:00,四川大学哲学系徐召清副教授应中心邀请在线上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的主题是《知识限度的逻辑分析》。此次报告由中心郭美云教授主持,中心师生及线上旁听人员共二十余人参与。
知识限度中最有趣的现象是,有些真命题是不可知的。费奇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证表明:只要存在未知的真理,那就存在不可知的真理。这个论证常被称为“可知性悖论”,但分析表明,费奇的论证在经典的模态认知逻辑中是可以辩护的。给定断言的知识规范,不可知的真理可以用来解释摩尔悖论、知识的封闭原则的反例以及知道者悖论等不可说的问题。将不可知性推广到相对的不可知性,不仅可以说明怀疑论问题中的困难,还可以对独断论悖论给出...
从生态政治哲学的分析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全人类面临共同的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交织重叠这个重大问题又必须依赖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有着强烈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将人类命运特别是作为影响人类命运的最为基础性的人类生命安全问题始终置于生态环境之中予以谋划的理念,体现了从全人类整体安全出发思考的一种以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有机统一而呈现出来的大生态安全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1年5月20日晚,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江怡教授于知新楼A1618做了题为“如何超越分析与思辨的哲学之争”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哲社学院王华平教授主持。江老师的报告主要通过介绍著名逻辑学家王浩的元哲学思想来回顾分析哲学与思辨哲学的“世纪争论”,并且认为这两者应当从对立经由多元而最终达到统一。江老师首先梳理了分析与思辨之争的的背景。
“价值形式”对现代统治形式的非人格化强调备受关注,如果我们仅依凭这样一种阐释方案,如何能够让主体介入到抵抗此种统治结构的解放事业中去,便形成了“主体的困境”。为了化解这一困境,我们将“价值形式”所呈现的“同一性”围城判定为一种“纯粹资本主义理论”的叙事方式。当我们面对“资本与劳动”这一矛盾结构时,主张重新在劳动中进行自我确证、主体介入并克服价值形式才有了可能与希望。今天,人们需要在反资本主义的未来...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内蕴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叙事,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直面现代问题的政治哲学,这一政治哲学是在宏观历史结构的整体上以微观政治哲学的方法还原了政治原象、理解了政治逻辑、批判了政治宰制,从而真正建构了一种现实的政治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深化了现代以经济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政治哲学路向,开创了超越权力逻辑和权利理路的政治哲学的社会政治哲学。因此,马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