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相关记录25904条 . 查询时间(0.673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得到待分析土壤样品;取部分待分析土壤样品,提取其中的磷脂脂肪酸并测定磷脂脂肪酸中 13 C的含量;取部分待分析土壤样品,提取其中的氨基糖并测定氨基糖中 13 C的含量;计算提取的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中来源于植物残体碳的比例;计算土壤中真菌残体源碳和细菌残体源碳的含量;计算土壤活体微生物量转化为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相对效率,计算植物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液态复合微生物生根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液态复合微生物生根剂由复合菌剂、红糖、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可溶性淀粉和清水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原料中各组分以重量计为:复合菌剂5?10份、红糖5?10份、磷酸二氢钙5?10份、磷酸二氢钾3?5份、可溶性淀粉65?87份和清水850?1000份。将本发明的生根剂与作物种子混拌均匀后播种。或将生根剂用清水稀释后浸泡种苗根部,然后...
本发明提供含有炉灰渣的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应用。所述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由复合菌剂、糖蜜、尿素、次粉以及炉灰渣混合制备而成。所述复合菌剂包括灰绿曲霉、黄蓝状菌、粉红聚端孢菌、哈茨木霉、厚垣轮枝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所述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0.1~5份、所述糖蜜2~5份、尿素1~5份、次粉2~5份以及炉灰渣75~95份混合制备而成。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沼液制备的微生物生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生物生根剂由复合微生物、糖蜜、鱼粉、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钙和沼液制备而成。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复合微生物;2)按照预设的比例将糖蜜、鱼粉、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钙加入沼液中,搅拌混合,制得混合液;3)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微生物接入步骤2制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兼氧发酵,制得微生物生根剂。在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中,复合微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榛香物质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领域。一种天然榛香物质微囊粉,所述微囊粉由榛子粕蛋白壁材包裹天然榛香物质构成,其中,所述榛子粕蛋白壁材由榛子粕蛋白和β?环糊精按质量比2:1~1:2组成,所述天然榛香物质按下述方法制得:向榛子粕粉末酶解所得酶解液中,按与酶解液的质量比,加入下述组分:谷氨酸6%?10%,丙氨酸6%?10%,亮氨酸2%?4%,精氨酸2%?4%,还原糖12%?1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微生物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外壳,取样外壳顶部设置有顶板,取样外壳内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与取样机构,顶板外部设置有定位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为取样外壳内部连接的多个内管,多个内管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外壁啮合连接有第一螺纹套,且第一螺纹杆顶端伸出内管顶部且连接有转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转动不同的转把使得多个第一螺纹杆转动,使得与之啮合的第一螺纹套位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正羊肚菌栽培连作障碍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成分:腐熟农家肥20?30份、微生物菌落1?3份、高分子吸水纤维珠8?10份、腐烂水果2?4份、贝壳粉1?2份、硅藻土4?8份、植物粕2?5份、无菌水10?20份、磷酸一氢钾0.1?0.8份、无水磷酸二氢钾0.2?0.7份和活性炭5?10份。通过设置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来增强土壤保水性、透气性及矿质元素含量,从而改良土壤...
2024年来,新能源、人工智能及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器件尺寸不断微小化,器件所用材料的特征尺度也不断向亚微米甚至纳米尺度减小。然而,这些微纳米尺度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疲劳可靠性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几何尺度的限制,疲劳加载下的微纳尺度金属材料内部无法形成如传统疲劳理论认为的可引起疲劳损伤的微米尺度典型位错组态(如位错墙结构等),传统疲劳理论已无法描述微纳尺度金属疲...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微塑料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架与超声波搅拌机构,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组件,超声波搅拌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机构,超声波搅拌机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过滤机构通过拆卸组件与排料管进行连接,过滤机构由沉淀箱、水泵与抽滤组件组成,水泵通过进水口连接有抽水管,抽水管贯穿沉淀箱并延伸至沉淀箱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微塑料分离技术领域。该土壤微塑料分离装置在土壤经过超声波搅拌机构分离后立刻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三维聚焦功能的单层微流控芯片,包括单层微流控芯片主体、设置在所述单层微流控芯片主体内的主流道和聚焦模块,所述聚焦模块包括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样品管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用于实现主流道中的样品流在垂直方向上聚焦的第一鞘液管路和第二鞘液管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用于实现主流道中的样品流在水平方向上聚焦的第三鞘液管路和第四鞘液管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第一鞘液管路和第二鞘液管路中的鞘液实现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利用鞘液逆流防止细胞阻塞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主体,所述微流控芯片主体具有聚焦模块、分选模块和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主体的出口端分叉形成两个出液流道,所述两个出液流道之间设有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逆流鞘液流道,所述逆流鞘液流道中通入与所述主流道流动方向相反的逆流鞘液。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细胞或者微粒粘附在V字形壁面的问题,能防止流道阻塞,提高分析或者分选精度,...
2024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腐蚀微生物基因组的高灵敏检测分析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研发了基于摩擦纳米产电效应的硫酸盐还原菌基因片段的定量检测及智能预警技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2.5)。
本发明公开了CTD?2256P15.2及其编码微肽作为靶点在开发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CTD?2256P15.2抑制剂的如下用途:1)制备肿瘤治疗产品;2)制备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的产品;3)制备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产品;本发明提供的CTD?2256P15.2或其编码的微肽PACMP的抑制剂在作用于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时,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
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方向以陆地、海洋、肠道等环境中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离、和挖掘微生物及其合成的酶、次级代谢产物等资源,研究系统分类与进化规律,深入解析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功能及与宿主相互作用,达到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健康生活的目的。
微生物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是实现高效绿色制造的关键。本方向是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以人工智能、组学分析、微生物酶学与酶工程、代谢工程、合成生物技术等为手段,探索和构筑微生物生物合成的理论体系,设计和构建新型微生物催化剂和高效生物合成系统,产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与新产品,推动医药、化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