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藜芦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效应,并从自噬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es及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处理HepG2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形态;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对藜芦中的甾体类生物碱进行分离鉴定。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5∶5∶3∶7,V/V)为溶剂系统,在转速为850 r·min-1、流速为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分离。结果:从3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1 mg的藜芦酰棋盘花胺(veratroylzygadenine)和9.3 mg的介芬胺(Jervine),经...
在建立虎杖中4种成分同步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模式,验证该方法在虎杖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 方法: 以虎杖为研究对象,建立大黄素与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饮片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结果: 11批虎杖饮片中3种...
探讨"十八反"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年代、剂型和用药特点。从96 429张方剂中搜集到藜芦类方剂100首,采用关联规则、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药物配伍、年代和剂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藜芦类方剂在在配伍药物方面,与细辛、附子、雄黄、苦参、川芎、人参、肉桂、桔梗、干姜、当归等配伍较多。用法以外用散剂居多。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以宋代运用频率最高,剂型以外用散剂为主,该类方剂较为重视与温阳益气、燥湿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
研究参与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 TR)Ⅱ相代谢的主要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 方法: 在体外对反式-白藜芦醇与12种主要的人重组UGT亚型进行温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对其结构做初步分析,并考察不同UGT亚型对白藜芦醇代谢产物生成速率的影响。 结果: 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白藜芦醇被UGT催化生成2种单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M-1和...
风痰要药——藜芦     风痰  藜芦       2010/7/16
藜芦,又名山葱、憨葱、鹿葱、藜卢、山白菜、芦莲、丰芦等。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和其他同属植物的根茎与根。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肺、胃经。药用最早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有:“主蛊毒,咳逆,泄,头疡,疥癣,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本草纲目》谓其“哕逆用吐药。反胃亦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头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研究中药十八反中苦参与藜芦合用对P450同工酶在酶活性及mRNA水平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与细胞色素b5含量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对硝基苯酚羟化酶(pNPH) 活性。采用 RT-PCR 检测大鼠肝脏中5种P450同工酶CYP1A1,CYP2B1/ 2,CYP2C11,CYP2E1,CYP3A1 mRNA 的表达。 结果 :苦参及其与藜...
藜芦醇作为一种植物抗毒素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是一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合成途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 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心肌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结果 : 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在体外缺氧培养24 h后,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
该药材是从中药虎杖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纯度90%以上,目前市场需求量很大。主要是因为90年代发现它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用作食品添加剂。另外白藜芦醇还可用作制工药中间体。经过试验,解决了关键的提纯技术,使中成纯度达91.2%。90%以上纯度的产品国内尚无厂家生产,国际市场需求量也很大,1000公斤的年产规模需要投资6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00万元,年产值可达800万元。
该课题阐明了PLA2激活可能是内毒素休克性肺损伤的中心环节,PLA2抑制将可能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新突破点。提出LPS休克肺损伤时,体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PD对内毒素休克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LA2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有关。提出PD可能就是PLA2抑制剂。PD在体内、外实验中,能纠正内毒素休克大鼠体内失衡的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损伤。预防剂量和...
该课题以豚鼠乳头肌、家兔窦房结、大鼠心室肌以及大鼠神经细胞为实验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藜芦醇对多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电生理效应及其作用的机制。通过本研究,从细胞水平到膜通道的离子水平明确了白藜芦醇对动物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胞外钙内流的减少;实验证明它可阻抑迟后去极化(心律失常的基础)的发生,因此对中医药的开发、创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具有应用意义。
该项目首次采用微生物(NacteriaNA)转化技术处理虎杖原料,有效提高底物含量,降低了产品成本;首次通过添加外源抗氧化剂(A01),有效降低提取、分离过程中自藜芦醇的氧化损失;运用双相逆流萃取技术分离纯化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萃取效能;在国内率先实现白藜芦醇的规模化生产,且产品通过美国、加拿大6个著名独立实验室的质量检测,获得客户的质量认可,国际市场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一、简介:白藜芦醇(Reseveratrol),又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最初鉴定为是葡萄类植物在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或机械损伤等不利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到目前为止,已在70余种植物中发现有白藜芦醇。除单体外,天然白藜芦醇还以糖苷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是在其侧链结合一个单糖基(如D葡萄糖基)的白藜芦醇苷(piceid),又称虎杖苷或云杉苷,即:3,5,4’- 三羟基二苯乙烯-3-...
该项目组在体外研究中发现,白藜芦醇作用于C6和U251胶质瘤细胞系后,通过调节胶质瘤重要癌基因EGFR以及抑癌基因P53的表达而发挥抑瘤作用,并进一步下调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因子CyclinD1和CDK4的表达降低导致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在U251细胞中还发现白藜芦醇通过P53基因上调P21的表达,从而发挥抑瘤作用。在体外抑瘤作用的基础上,该研究用白藜芦醇治疗颅内荷C6胶质瘤模型鼠,应用MR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