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磁学 >>> 电学 静电学 静磁学 电动力学 电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电磁学 碳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419 秒)
碳纳米管纤维(Carbon nanotube fiber, CNTF)是由大量一维碳纳米管组装而成的宏观纤维材料,其碳纳米管组装单元(CNT)在理论上具备超高的力学与电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纤维展现出兼具金属纤维、高分子纤维及碳纤维的综合性优势。在多种碳纳米管纤维常用制备方法中,浮动催化直接纺丝法(floating catalysi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FCCVD...
结合中天钢铁第三炼钢厂3# 连铸机的生产实际,分析二冷比水量和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对60Si2MnA弹簧钢 160 mm×160 mm方坯中心碳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冷比水量增加,中心碳偏析指数先降低后增加;结晶器电磁搅拌强 度增加,铸坯中心碳偏析指数降低。比水量为1.0 L/kg、结晶器电磁搅拌强度为300 A/3 Hz时,中心碳偏析指数达到最小值 1.04,且铸坯的中心偏析指数波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官网10日公布了该校科学家发表在《自然·材料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制出首个不含碳的超级电容,性能超过碳基材料,未来除用于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还能用来生产可调节亮度的变色窗户和探测痕量化学物质的化学传感器。
以碳化硅(silicon carbide, SiC)为主的第3代半导体技术突破了硅材料半导体器件在耐压等级、工作温度、开关损耗和开关速度上的极限, 能够显著减少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重量、体积、成本, 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一直以来, 高功率密度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一直是新一代大功率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挑战, 而宽禁带功率器件的应用, 将对新一代电动汽车特别是混合电动汽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主要介绍...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1年6月21日报道,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两位科学家改进了制造纳米电探针的方法,制造出一种碳纳米管探针阵列,这项于2011年6月21日被授予专利(美国专利号7,964,143)的技术改良了现有的诊断工具,使纳米电探针能探测到细胞内部电活动的空间变化。
利用复合法制备了以纳米碳球、非晶合金粉体作为填料、丙烯酸树脂为基的电磁屏蔽涂料。通过表面电阻率和屏蔽效能测量后发现,由于使用的纳米碳球本身导电性较差,且沉降较严重,涂层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屏蔽效果,当碳球含量达到 90%时,屏蔽效能最高达到 5 dB 左右,平均在 3 dB,但已经达到了体系的渗滤阈值,证明距涂层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陶瓷/金属钼薄膜衬底上沉积出了氮掺杂非晶碳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及Raman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不同掺杂样品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表明:在我们的实验范围内,随着氮流量的增加,发射电流密度增大,阈值电压降低。
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和电学性质为其电子器件应用提供了巨大潜力。最近几年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表面物理实验室/研究部将碳纳米管的优点和铁电薄膜的性质相结合,与微加工实验室合作,研制成功了以外延铁电薄膜为栅介质的单壁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开发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件单元。他们对该类存储器件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专利号:No.200710099321.1),相关研究...
基于电泳和半导体工艺,制备了图形化的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用较高的电场激活碳纳米管薄膜,使得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善,讨论了这一激活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这一激活过程可能的物理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碳纳米管薄膜表面形貌发生了变化,增大了碳纳米管的场增强因子;另一方面是由于碳纳米管表面吸附的气体脱附,降低了碳纳米管的表面功函数。电场激活处理后,碳纳米管薄膜的开启电场为2.1 V/inn,应用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