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CeO2相关记录181条 . 查询时间(0.143 秒)
研究CeO2改性Cu/Al2O3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过程,得到低温活性、氢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好的催化剂.Cu/Al2O3催化剂中添加CeO2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当CeO2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活性表现最佳.在反应温度250 ℃,水醇摩尔比为1.0,液体空速为3.28 h -1条件下,甲醇转化率为95.5%,氢气选择性为100%.此外,CeO2通过促进水气转化反应降低了重整气中C...
对制备的CeO2纳米晶进行了反射吸收光谱研究,对其在300-450nm的宽带吸收指认为O2p→Ce 4f电荷转移跃迁,发现这个吸收带随着样品粒径变小而红移.利用表面光电压谱方法和场调制表面光电压谱方法对不同粒径的CeO2纳米晶的光伏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吸收谱带进行了解析.当样品粒径达到纳米尺寸时,在CeO2价带上大约0.9eV处明显地形成一个新能带.这个能带具有较强的定域性,在相应的跃迁的过程中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COCeO2(111)表面的吸附与氧化反应行为. 结果表明, O2在洁净的CeO2(111)表面为弱物理吸附, 而在氧空位表面是强化学吸附, 且O2分子活化程度较大, O—O键长为0.143 nm. COCeO2(111)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表明, CO在洁净表面及氧空位表面上为物理吸附, 吸附能均小于0.42 eV; 当表面氧空位吸附O2后, CO可吸附生成二齿碳酸盐中间...
分别采用沉淀法(A), 水热法(B)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C)制备了三种CeO2材料, 并以其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 运用N2物理吸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原位粉末X射线衍射(in situ P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循环伏安法(CV)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CeO2载体对CuO/CeO2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的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MgO)y(CeO2)1-y(M=Ni、Co、Cu)催化剂. 研究了催化剂Ni/(MgO)y(CeO2)1-y催化活性与Ce含量的关系, 当y=0.9时,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最好. 对比研究了(MgO)0.9(CeO2)0.1为载体, 负载Ni、Co、Cu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催化甲烷燃烧性能. 结果表明, 负载Cu的催化剂活性最好, 但二次评价后催化剂已烧结;负载Ni的催化...
通过沉积沉淀法(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DP)将CeO2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SBA-15分子筛上, 进一步采用浸渍法负载Pt后制备了 Pt/CeO2/SBA-DP催化剂.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 在Pt/CeO2/SBA-DP催化剂上可以形成更多的Pt-CeO2接触界面, 有利于从CeO2到Pt的电子转移过程. CO程序升温还原(CO-TPR)测试证实, Pt/C...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湿式氧化吡虫啉农药废水的MnOx-CeO2系列催化剂, 利用比表面测定仪(BET), X射线衍谢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不同Mn/(Mn+Ce)摩尔比对催化剂表面形态的影响以及催化剂表面形态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BET和XRD表征结果表明, Mn/(Mn+Ce)摩尔比为0.6时, 催化剂晶粒尺寸最小, 比表面积最大. XRD和XPS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摩尔分数为0~5%的CeO2-ZrO2-Al2O3(CZA)复合氧化物, 并采用BET, OSC, XRD, XPS, H2-TPR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材料均形成了稳定的CZA固溶体, 尤其是Mn掺杂0.5%的材料在600和1000 ℃焙烧后均表现出最好的织构性能. OSC和H2-TPR的结果表明, Mn掺杂量≤1%时, 氧在材料中...
对CuO-CeO2/AC(活性炭载氧化铜和氧化铈)吸附-催化剂低温干法催化氧化所吸附苯酚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CeO2的引入促进了CuO/AC对吸附苯酚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苯酚初始催化氧化温度降低约30℃;连续吸附-催化氧化循环过程中的苯酚吸附量平均提高6%左右,苯酚脱附量平均减少77%. 铈掺杂的促进作用可能在于提高了表面化学吸附态的氧含量,进而减少了催化氧化过程中在吸附-催化剂表面形成...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载体TiO2-SiO2(TS),用浸渍法制备了CuSO4-CeO2/TS催化剂,研究了制备参数和操作条件对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及其抗H2O和SO2中毒的能力. 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CuSO4-CeO2/TS,在反应温度220℃、NH3/NO摩尔比为1.1、进口NO浓度1000′10-6(j)、空速5000 h-1及O2 4%(j)条件下,NO转化率接近...
以硝酸亚铈为原料,浓氨水为沉淀剂,在80 ℃反应3 h并陈化9 h制备得到了纯CeO2纳米晶。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属于立方晶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产物呈六边形结构,推测为多面体形CeO2的投影,粒径在1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对产物的纯度及形貌有明显影响。碱浓度降低或陈化时间缩短都导致产物中出现Ce(OH)3杂质;延长陈化时间,产物粒径增大;若反应温度低于40 ℃...
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CeO2-γ-Al2O3 混合体系中CeO2 和 γ -Al2O3两相间的相互作用. 在混合物的27Al MAS NMR 中,除了四配位和六配位的Al位外,有一个尖锐的位于37处的,这个峰在高场处有一宽的肩峰. 实验证实: 位于高场的宽峰来自于 γ-Al2O3中的五配位Al,而位于37处的尖峰则是由CeO2 和 γ-Al2O3两相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即Al取代了CeO2晶格...
以硝酸铈、酒石酸铵为原料,采用络合均相沉淀法制备了CeO2纳米晶。研究了酒石酸铈络合物的形成和沉淀的操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用XRD,TEM和SEM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从样品的SEM照片可以看到形貌为蓬松泡沫状多孔性立体结构,经HRTEM观察小颗粒具有很清楚的晶格条纹,说明这些小颗粒为CeO2纳米晶。
以草酸铵为沉淀剂, 以尿素为pH调节剂, 以Ce(NO3)3 ?6H2O、Ca(NO3)2? 4H2O、Sm2O3和Gd2O3为起始原料, 采用改进的均相沉淀法合成前驱物, 将其在700℃焙烧4.5 h, 分别制备出Ca掺杂及Ca--Sm和Ca--Gd复合掺杂的CeO2 基纳米粉体.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法等技术对焙烧粉体的物相、形貌、晶粒尺寸及比表面积进行了分...
为认识合成催化剂Pt/CeO2-CNTs与商用催化剂PtRu/C(E-TEK)的催化性能和结构特点, 用CO溶出法和恒电位氧化法比较了这两种催化剂对CO的电氧化活性,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氧化法比较了这两种催化剂对甲醇的电氧化活性. CO电氧化实验结果表明, PtRu/C上CO的电氧化活性明显优于Pt/CeO2-CNTs; 甲醇电氧化实验结果却表明, Pt/CeO2-CNTs与PtRu/C上甲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