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其他学科 中华民族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216 秒)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从秦汉到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
2010年11月2日,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巨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创立者费孝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特献此篇,以表缅怀与敬意。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热情,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棘手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的道路。伴随这个过程,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服饰亮相西班牙          2008/1/8
中华民族服饰首次亮相 最小观众两个月“多彩中华”西班牙掀起“中国热” 西班牙当地时间11月12日晚,伴随着现场观众的喝彩声,在激情昂扬的大合唱中,“多彩中华民族服饰表演团结束了2005欧洲巡演第一站——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首场演出。 当晚,在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团结公园剧场,数千名华人华侨以及外国友人提前1小时便开始排队进场,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邱小琪、西班牙文化部国际事务司司长卡...
首届“‘多彩中华民族文化节”一、意义和目的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缔造祖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文化遗产,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
中华民族”族称考          2007/12/2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
2005年11月以来,本报就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何星亮研究员也加入了该问题的探讨。他认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即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特点。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即从现实状况来看,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同一性两大特征。在当代中国,如何既保护文化多元格局,又继续引导一体化进程?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关系...
吴潜涛、冯秀军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深入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并使之发扬光大,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见之于人民群众的行动上,对于增强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者认为,新形势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
  赵存生在《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理解民族精神问题时,有这样几个层次的概念和问题需要厘清:其一,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其二,民族意识是民族作为客观存在的历史的、现实的全部内容的反映的总和;其三,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范畴中积极的、起肯定作用的思想精粹;其四,中华民族精神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之精神的融合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并和中国社会发展...
近代中华民族自我认识的三次飞跃 □ 胡 岩 (一)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惊醒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求解放、求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认识自身、认识自己与世界其他民族关系的历史。 秦汉以来,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曾经经历过几次分裂的时期,但不久即复归于统一。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
陈晓婧在《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上撰文,首先区分了族群认同(个体成员对所属族群成员间的相似感以及对族群的忠诚)和民族认同(各族群与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群间的相似感以及对中华民族忠诚)。作者指出,认同作为个体/族群对族群/民族的一种态度,一方面,它的认知与情感成分直接源于个体和族群的亲身体验,由此产生出与族群以及族群其他成员的亲切感、同一感和对族群的情感依恋。另一方面,作为认同重要组成部分...
黄杨在《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古代中国曾经存在过一种以灋及其善、義、美(均以“羊”为内核)为特质的“羊文化”。它影响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外交生活、精神生活。有别于远古龙图腾的羊不是个别民族的图腾和附加在灵物之上的吉祥物,而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的图腾,其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物(羊———祥),因而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和吉祥物。真正能代表“黄河文明”及其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