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西北干旱区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73 秒)
我国西北干旱区位于亚洲内陆深处,常年降水量偏少,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区,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近几十年来,西北地区持续变湿,表现为地表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径流量加强、湖泊水位上升及植被恢复等现象,但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湿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同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西北干旱区沙尘活动也显著减弱 (图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候变化集成-模拟-同化-预测科研...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亚洲内陆干旱区降水持续增加,气候变化存在“暖湿化”趋势,但对于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机理认识还存在很大争议。过去更长时间尺度干旱区气候变化过程与机理研究可以为理解干旱区气候变化规律以及预测未来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提供背景依据。
热值是衡量物质能量水平的度量指标。作为第一性生产者,植物热值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过程的重要参数。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活动中心,相比于其他植物器官,叶片热值能够更好地反映植物对光能的转化能力以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评价植物资源利用特征的综合性指标。长期以来,有关植物叶片热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对象大多以能源植物为主。我国西北干旱区分布着丰富的荒漠植被,包括以膜果麻黄为代表的退化叶灌木...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依托祁连山站高山区综合观测体系,将降水稳定同位素比率示踪和大气模式模拟相结合,发现并确证西风带控制的玉门关,事件尺度季风入侵可诱发极端降水的事实。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联合中山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科研人员,基于祁连山站高山综合观测体系,集成同位素示踪和WRF模拟方法,发现并确证了在西风带控制的玉门关,夏季风入侵并诱发极端降水的事件。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次增多、强度增大趋势,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备受重视。特别是在干旱干旱地...
水汽输送过程是影响冬季北极增暖和区域降水的重要过程,对于区域大气水汽成分组成和水汽源地贡献进行定量化估计,有利于提取影响不同水汽输送的物理过程,可为一些复杂现象的解释提供定量化视角。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钟霖浩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将自主编写的基于拉格朗日水汽反向追踪的区域降水再循环模型扩展为无区域限制的版本,并将模型分别应用于冬季北极增暖和我国西北干旱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
IPCC第五次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升温最为明显。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中国西北干旱区,气温增速显著高于全球,而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一直是国内外气候、水文和生态学家关注的热点地区。分析西北干旱区近百年地表气温多尺度变化过程,解析气温变化驱动机制,对干旱区减缓及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6年4月23至24日,2016年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暨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发布会在重庆市举办。此次会议公布了30篇中国地理学会所属期刊刊发的优秀论文。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等发表在2012年度《干旱区地理》第35卷第1期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荣登获奖名单。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干旱区地理》有2篇刊发论文获奖。
诸多研究表明,近50年来中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这与中国其他地区降水略增甚至减少的趋势明显不同。然而,西北干旱区降水变化的原因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团队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了深入研究,并从大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干旱区的水汽来源对降水变化产生的影响。
2014年9月28日,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影响机理与水资源安全研究”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秦大河院士、刘昌明院士、王浩院士、张建云院士、周成虎院士、王会军院士等相关专家和项目依托部门代表、基础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人员以及项目研究团队等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谱系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成功地解决了许多植物居群在时间和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尤其是第四纪冰期以及气候波动对植物的影响。在中国,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以及其它热带、亚热带以及一些温带地区。然而,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的谱系地理学目前才开始一些相关的研究。为此,对目前干旱区荒漠植物谱系地理学进行一个回顾,并结合目前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该地区谱系地理学提出一些研究思路很有必要。
“气候变暖使高山区冰川退缩加速,会加剧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波动性,尤其表现在供水、需水、水质等方面。”日前,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亚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半个世纪,我国西北干旱区的气温上升速率介于每10年上升0.33至0.39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球平均水平,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区之一。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承办的“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兰州举办。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教授Massimo MENENTI,荷兰屯特大学教授Bob SU,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Hirohiko ISHIKAWA和日本鸟取大学教授Tetsuo KOBAYASH...
西北干旱区以高大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为特点,构成了以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为基本特征的特殊自然单元,主要进行着以水为主要驱动力的物质运移与能量转化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
西北干旱区地处中亚腹地,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可再生性降低,不确定性加大,极端水文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大、重现期缩短,极端水文事件发生频繁发生。降雨极端事件是造成西北干旱区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不平衡分配的重要原因。为了阐明西北干旱区降雨极端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极值与平均态的变化关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团队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