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 室温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477 秒)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周鹏教授合作在范德华尔斯异质结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领域中取得了进展。在室温红外探测方面,首次提出了基于范德华尔斯单极势垒结构的红外探测器,突破了传统材料的晶格匹配与能带匹配的限制。上海技物所团队巧妙地构建了一种天然屏障的能带结构,只阻挡“有害的”暗电流成分,却让“有益的”光电流可以顺畅通过,因而在不削弱光响应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暗电流,提高探测器信噪比和...
近日,Angew. Chem. Int. Ed.在线发表了郑佑轩、左景林团队在超长有机长余辉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Organic Long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Through in-situ Generation of Cuprous(I) Ion Pairs in Ionic Solids” (2021, DOI: 10.1002/anie.202110251)。
固态自旋色心是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平台,金刚石NV色心是其突出的代表。自从1997年德国研究团队报道了室温下单个金刚石NV色心的探测以来,金刚石NV色心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传感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为了利用更加成熟的材料加工技术和器件集成工艺,人们开始关注其他半导体材料中的相似色心。其中碳化硅中的自旋色心,包括硅空位色心(缺失一个硅原子)和双空位色心(缺失一个硅原子和一个近邻碳原...
经典的位错理论认为室温下材料的力学行为主要由线缺陷(位错)及面缺陷(孪晶、晶界等)决定,而点缺陷在室温力学形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被“忽略”。在前期相关工作的基础上(Phys. Rev. Lett. 109: 225501 (2012);Phys. Rev. Lett. 123: 216101 (2019)),王建波课题组利用原位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CuO纳米线在弯曲应力作用下的原子尺度滞弹性形变过...
钛酸锶(SrTiO3)是氧化物领域里最常用的衬底材料之一,由于其铁电序和反铁畸变(AFD)序等多种模式相互竞争,因此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理性质。其中,SrTiO3中的AFD相具备直接带隙,被认为很可能是其蓝光发射和低温下巨大光电导率的物理起源。因此,设计产生和调控SrTiO3的AFD相是在量子顺电体SrTiO3中实现新奇光学、电学性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得到AFD相的通常做法是当SrTiO3被降温至1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闫文盛教授研究组与孙治湖副研究员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的策略,实现了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石墨烯由于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自旋扩散长度和弱自旋轨道耦合等优良性质,被认为是下一代自旋电子学应用中极具前景的材料。如何在本征抗磁的石墨烯中诱导出稳定的室温铁磁性,是石墨烯基自旋电子学器件制备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兴龙、刘力哲研究团队与化学化工学院鲍松松副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镍中心{NiN2O4}八面体层状金属有机结构的合成和近室温的单相磁电耦合机制。相关成果以"Constructing Asymmetrical Ni-Centered{NiN2O4} Octahedra in Layered Metal-Organic Structures for Near-Room-T...
III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是有望实现室温自旋逻辑器件的材料体系之一,对其中自旋弛豫过程的有效调控则是实现自旋场效应晶体管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宁、沈波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通过时间分辨克尔光谱,研究了InGaN/GaN量子阱中自旋弛豫时间对外加单轴应力的依赖关系。通过结构设计使Rashba和Dresselhaus两种自旋轨道耦合...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碳化硅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人与其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碳化硅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温相干操纵,并且实现了单个NV色心的可控制备和光探测磁共振谱的探测。这种色心的发光波长在通讯波段,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中具有重要用途。该成果于2020年6月1日发表于国际物理学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Phys.org专题报道...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汪卫华研究组在低维非晶颗粒动力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博士生曹乘榕等在研究员白海洋的指导下,和谷林研究组合作,通过PLD在非晶氮化硅衬底上沉积Pd80Si20超薄膜,形成不同尺寸的PdSi纳米颗粒(如图1所示)。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球差电镜原位观测,实时观测到这种纳米颗粒逐渐开始随机运动,并在颗粒间距小于1nm时发生颗粒之间的碰撞...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首次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实现基于固态自旋体系的可编程量子处理器。该研究成果以“A programmable two-qubit solid-state quantum processor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发表在2019年1月25日的《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 [npj Qu...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伟达、陈效双、陆卫课题组在室温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线内禀的Photogating效应首次在单根纳米线上实现室温下单个光子的探测。相关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Single-Photon Detector Based on SingleNanowire”为题发表于国际刊物Nano Le...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安正华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陆卫团队等合作,通过采用一种自主研发的、可以检测热电子散粒噪声的红外近场显微镜技术(简称:扫描噪声显微镜技术或SNoiM,参见图1),直接探测GaAs/AlGaAs单晶材料纳米输运沟道中非平衡态电子电流涨落引起的散粒噪声(shot noise),揭示了热电子输运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空间分布信息。
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李振教授课题组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不仅深入研究了纯有机室温磷光的内部机理,而且实现了对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论文题为The influence of the molecular packing on th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邓风研究组在甲烷室温活化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结果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Chemical Science上在线发表(DOI: 10.1039/C2SC20434G)。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