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 强子对撞机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2 秒)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ATLAS和CMS实验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布基于全部Run2数据的希格斯粒子的联合测量结果。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最精确测量结果。
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ATLAS国际合作组近期发布了最新亮点成果:首次发现了质子对撞产生四个顶夸克物理过程(tttt产生态)的实验证据,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能找到的最重(能量最高)的粒子末态。超重的粒子末态使得该过程对新物理的灵敏度很高,是寻找新粒子产生机制的理想环境。任何未知物理过程对四顶夸克产生态的贡献都将直接影响观测的结果,因此通过对四顶夸克产生态的测量将新物理的寻找起到重要的作...
记者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张黎明处获悉,他所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LHCb团队近日发现了第三种“五夸克”(pentaquarks)粒子。新结果有望进一步揭示夸克理论的诸多奥秘。此前,五夸克态的物质存在,只停留在理论阶段,2015年,LHCb宣布发现首个“五夸克”粒子。如今,该团队在对该五夸克粒子进行检查时发现,它已一分为二。原来,最初的五夸克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五夸克(被称为第一种和第二种...
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韩良领导的科大D0团队,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D0实验上,圆满完成利用第一代TeV级强子对撞机Tevatron开展的弱混合角sin2θW精确测量工作。该课题前后经历十一年,产生多篇意义重大的科学论文,并长期保持相关测量的国际最高精度。这一系列研究对于粒子标准模型电弱机制检验、间接探测新物理效应以及高能物理实验技术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D0实验的最终观测结果发表于Phys. Rev...
2017年7月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组宣布发现双粲重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专门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新闻发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高原宁、杨振伟、张黎明和朱相雷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发现新粒子中做出重要贡献。 底夸克探测器国际合作组已将研究论文提交至《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日前发布公告称,检修并加固后重启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式开始粒子束碰撞实验,这是27个月以来的首次物理实验。
2015年5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一篇粒子物理学报告称,科学家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地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检测到了中性B介子粒子极为罕见的衰变。自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测到这种衰变,物理学家寻找该衰变过程的证据已经超过了30年。此次新的观测结果证实了标准模型做出的预测。科学家们希望,在LHC进行的新实验可以准确探究这种衰变的特性。   基本粒子是人们已能认知的组成物质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而且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以下简称LHC)预计将在明年年初重新启动,长达两年时间的升级将把它的能力提升接近两倍。长达17英里(约27公里)的LHC位于瑞士的日内瓦附近,它是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建造完成的,用于帮助科学家们验证粒子理论和高能物理学理论。它在2013年2月关闭进行维护和升级。
近期,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陈新的实验组正式加入ATLAS实验,清华成为ATLAS中国组的第6位成员,正式参加实验进行的各项科学研究。2012年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是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理论中的最后一环,一种神秘的赋予所有其它已知基本粒子质量的标量玻色子。希格斯粒子在半个世纪前就被希格斯(Higgs)、弗朗索瓦(François)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直到最近才得到欧洲大...
北京时间2012年7月4日下午3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举行新闻发布会,来自CMS和ATLAS合作组的科学家公布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Higgs玻色子的最新实验结果。两个合作组分别在置信度为约5倍标准偏差、质量在126GeV附近发现Higgs玻色子存在的证据。物理学院在知新楼C座举行了庆祝活动。物理学院院长梁作堂出席庆祝活动。山东大学ATLAS合作组成员何瑁教授、冯存峰教授以及粒子物理与...
2010年11月15日上午,为期5天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时代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燕柳斌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我校概况及物理学院的发展和科研成果。国际知名物理学家Shafi Qaisar教授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叶铭汉院士和国际知名物理学家Shafi Qaisa...
经过十几年的建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9月10日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对撞机。当地时间10日10时25分(北京时间16时25分)左右,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大型强子对撞机,现场科研人员一片欢呼,这其中,便有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们。日前,北大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教授和物理学院教授李重生、朱守华、冒亚军等向记者介绍了该实验的相关信息及北京大学参与其中的相关情况。 ...
LHC(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一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万亿分之一秒的实验由于为发现新物理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为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物质起源和理解高温高密核物质具有巨大价值,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在北京大学了解到,我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这项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产品目前已投入到LHC的首次实验中,他们的参与对我国今后的科研工作意义重大。 LHC建于瑞士日内瓦和法国交界处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2008年9月10日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27公里长隧道内的对撞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钱思进教授当天在位于日内瓦郊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新发现奠定了基础。” 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上CMS探测器建设的钱思进介绍说,此次启动还不是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对撞,只是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对撞机,使其以接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