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历史学 和平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053 秒)
“据说一只蝴蝶在中国扇动翅膀,可以在大西洋上掀起一场风暴。”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探知身边意外发生的原因。然而,采取整合的方法,有助于解决文明思想上的冲突,促成文明的联合,例如王岱舆和刘智的著作糅合儒家思想与伊斯兰教思想。我们旨在加强文明间的联系,在分歧中架起更多的桥梁。正如孔子所言,文化是“和而不同”。王岱舆和刘智将儒家哲学与伊斯兰教的礼仪相融合,他们的著作在两种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真正的桥梁...
2020年是埃以建交40周年,但是围绕埃以和平的争议远未结束。本文吸收阿拉伯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近年来解密和公布的美国档案,参考埃以和平谈判过程中埃及谈判人员的回忆录,借鉴建构主义流派的分析工具,从身份与国家利益重构的角度切入,重新研究曾经引起欣然大波、至今仍然争执不休的埃以和平问题。本文尝试回答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是否牺牲了巴勒斯坦人民事业这个重大问题,解析萨达特在埃以和平谈判中在...
陈衡哲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人物,她的《西洋史》是民国第一批世界史教材之一。她的世界历史观以主张世界和平为基础,强调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认为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尽管她的世界史观存在凸显精英意识这一局限,但她的世界历史观念及其研究和教学实践,尤其是她对世界和平的执著追求和包含中国的“世界历史观”,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1951年5月23日"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藏的努力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疆与民族问题、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历史性创举。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上高度重视解放西藏的战略重要性;舆论上坚决回击帝国主义的阴谋干涉;行动上积极果断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展示解决西藏问题的决心;方法上积极争取广大爱国藏胞...
与经济学家辩论,尤其是像乔纳森·安德森这样博学而又受人尊重的经济学家,对我这种搞政治学的来说显然有些像是学术自虐。但考虑到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狭隘地仅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只关注经济发展而不关心维持经济运转的整体社会进步,即使注定无法赢得这场辩论,我也要勉为其难地谈几句,哪怕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点儿学术上的满足感。乔纳森用他所谓“坚实的数据”论证了两个观点:一、在经济方面,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来源...
 海峡两岸和平谈判能有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和平统一是两岸骨肉同胞多年的追求与梦想。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就通过密使进行沟通,为和平统一祖国寻求共识。这个给毛泽东与蒋介石牵线搭桥的两岸“密使”叫曹聚仁。他多次沟通两岸最高层,1965年密赴台湾,将毛泽东的“一纲四目”亲自交给蒋介石,促使两岸秘密达成“六项协议”。
国外有些舆论将中国和平崛起说成是“中国威胁论”,其思想根源是西方的旧式思维。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的国家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和平传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趋向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发展只能是和平崛起。
 渡江战役前,国共双方代表曾在北平举行了近一个月的和谈,共产党人曾提出一个“和平渡江”方案,国民党和谈代表团也已接受,并将其写进《国内和平协定》,但幕后操纵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决定打过长江去。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掀起大规模武装叛乱以前,中央对西藏一直坚持实行的是不流血的和平改革方针,即在同上层人士协商好并且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与政治地位都不降低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这在《十七条协议》的第11条、毛泽东同西藏上层人物的多次谈话中,以及刘少奇关于宪法草案的说明报告中,都已作过明确交代。
民初在国家混乱之际,部分社会团体和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政治事务的热心,决定在上海召开全国性的社会团体会议,共商国是。上海“国是会议”得到了全国各地社会团体的支持,并且通过了“国是会议宪草”,为国人描绘了一幅组建联邦国的政治蓝图。国是会议反映了地方精英和平宪政诉求,“国是会议宪草”部分内容后来也为国家正式宪法所吸收,从而在近代宪政史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九一九年匈牙利革命是不是和平过渡?有人言是,有人说否。我取后一种意见。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本文拟就学习所得,摆些材料,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当今世界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和平竞争,由各国人民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己的愿望予以选择。但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从不甘心。他们在不放弃武力颠覆的前提下,总是利用一切可能与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企图“不战
本文应用国内外有关越南和平谈判的历史文献,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对越南和平谈判期间的中国因素做研究和分析。从1968年5月开始的美越和平谈判几乎从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为越南抗美斗争的主要支持者中国所起的作用。随着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中美关系的实质性改善,中国对美越和平谈判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际上从主张以打为主解决越南问题,转向赞同积极进行和平谈判,并力...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曾通过多条渠道和中国政府联系,企图以“和谈”的方式取得其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日方派出人员,或属于军部系统,或为外务省官员,或为与中国有传统关系的“民间人士”。但是,也有一个特别的例外,这就是燕京大学校长、美国人司徒雷登。从1938年到1941年,司徒雷登受日本人之托,多次出入武汉、重庆,会见中国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有关资料,不仅真实地反映出抗战期间中日秘密外交的发展历史,...
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日"之后的第三天,首届中国·南京国际和平论坛在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韩国、日本、菲律宾等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沈阳、长春、石家庄、武汉、长沙等12个国内城市的120多名代表,云集南京,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共有:和平·和谐·和解”的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   和平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警世之作《南京大屠杀》在全球巡展中,观众达到18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