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化学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217 秒)
2023年11月4日至6日,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Susan Trumbore一行4人访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致使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植物...
2023年9月15日,广东省地质学会在广东省梅州市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完成的“风化壳型稀土矿的电驱开采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论证会。
汞(Hg)是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和跨国界传输的全球污染物,以不同形态沉降到水体和陆地环境,转化为剧毒甲基汞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在全球汞循环中,水体与大气界面Hg(0)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全球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提出,全球水体(主要是海洋)每年排放到大气的汞为2040~4600吨,约占全球大气汞排放总量的36%,每年沉降到全球水体的大气Hg(0)为800~1700吨,约占全球大气汞沉...
汞(Hg)是全球性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并沉积到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部分汞可转化为甲基汞(MeHg),并在食物链进行富集放大106-107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产生潜在危害。在天然水体中,游离的Hg2+及其不稳定的络合物是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且易受甲基化影响的汞物种。因此,探讨游离态Hg2+的来源、转化和分布颇为重要。然而,由于水体汞浓度较低(通常在ng...
随着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与开发,页岩生-排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的定量研究变得日益重要。Rock-Eval岩石热解仪广泛应用于烃源岩生烃评价,但通常采用粉末或干酪根样品,更多地反映样品的生烃特征。前人采用页岩粉末和颗粒样品的Rock-Eval仪进行页岩的生排烃研究发现,热解结果和动力学参数确实与粉末样品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热解过程中烃类需要运移穿过岩石介质排出。实验结果综合反映了生烃和排烃两个过程...
汞(Hg)是持久性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传输,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环境健康和生态风险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同时是汞的自然排放清单中最大的不确定环节之一。森林地表的大气-土壤Hg0交换是复杂的双向过程,包括大气Hg0的直接沉降以及森林土壤的Hg0再释放。目前使用通量箱测量的大气-土壤Hg0通量仅代表净通量,无法量化单个Hg生物地球化学过...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是目前不断发展的古温度代用指标,在地球科学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分析测试方面,要获得准确可靠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组成(如Δ47值),通常需要使用合适的标准物质进行数据标定。近年来,碳酸盐标准校正法的提出,呈现出诸多以往传统气体标准校正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实验室在校正碳酸盐Δ47值时使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制备的四套方解石标样(ETH-1、ETH...
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是全球最大的磷矿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磷化工产业集中分布区。在这一区域,磷化工(湿法生产磷酸)副产物磷石膏固废堆存量高,且每年有新增。巨量磷石膏堆存产生的强酸性渗滤液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引发了水污染事件。磷石膏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是源头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不足40%,无害化资源化技术面临处理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制约了区域磷化工...
当前我国河流水质改善明显,但是湖库治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特别是湖库的藻类生物量一直没有明显降低,湖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外源磷的输入得到有效控制,内源磷在藻华生消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调查发现,即使在溶解性磷极低的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藻华不仅没有受到限制,而且呈现出日益扩张的趋势。因此,厘清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磷(藻源磷、悬浮颗粒物磷及沉积物磷)的形态转...
中性侵入岩的成因是个争议强烈的岩石学问题。中性侵入体既不具有基性岩的高密度也不具有酸性岩的高黏度,因此堆晶结构和过程很难识别。虽然在一些辉长岩和高硅花岗岩的研究实例中已经识别出侵入岩的堆晶成因,但是熔体抽取的效率不高导致部分熔体仍困在堆晶之中,掩盖了晶体堆积的证据。
由于缺乏磁场和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持续受到陨石和微陨石的轰击。撞击引起的气化沉积作用是月表物质经历的典型改造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独特矿物相的产生(如纳米金属铁以及Fe2Si等矿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据,揭示了月表撞击过...
地球大气的自由氧浓度在第一次大氧化事件(GOE,约25亿年前)期间永久性地上升至10-5倍现代大气水平。而地质记录表明,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太古代大陆地表已发生局部的氧化风化,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氧化剂从何而来?迄今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古新世以来,曾位于印度次大陆与青藏地块群之间长约1000-2000公里消亡块体的属性存在争议。既往研究认为,该块体或曾是印度次大陆的北侧延伸、大洋板块,抑或是二者不同比例的结合体(图1)。由于该块体的消亡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对探索新生代以来亚洲季风形成与气候演化至关重要,因而厘清其属性与消亡过程是地学热点议题之一。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一方面可被还原为Hg0重新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增加大气汞负荷,另一方面随地表径流进入水生生态系统,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MeHg)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造成潜在生态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威胁。因此了解土壤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