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相关记录119条 . 查询时间(0.842 秒)
张培震,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期从事新生代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力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生长与动力学、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新生代构造变形、新构造与气候变化、利用GPS技术研究大陆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际有关领域形成了较大影响。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并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5年获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2、2...
田原, 副教授/副高职称, 讲授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基础; 3S野外综合实习;遥感地学基础。曾授课程:计算概论; 数据库概论;空间信息挖掘;地理信息系统进展。
张雪虎 副教授 博士学位,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微波遥感,主要讲授课程:数字地球导论,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电子政务技术基础.
张显峰,副教授, 2005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理系获遥感信息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于中科院遥感所获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3年—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与副研究员;2000—2005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学习与工作;2006年初至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
张飞舟,副教授/副高职称,副院长, 主要从事卫星导航、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以及空间信息智能处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晏磊,教授,所在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 研究方向:[1] 高分辨率成像与遥感定;[2] 偏振与无人机仿生遥感;[3] 时空信息控制理论与仿生导航 。
濮国梁,副研究员, 所在专业与主要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为遥感与摄影测量,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信息工程、空天信息集群系统。
李培军,教授,学术或社会职务: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第七技术委员会第4工作组“地表覆盖分类技术”副组长(Co-Chair),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资源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焦健,副教授,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处理,主要讲授课程:地图学,测量学概论,航空遥感系统概论.
范闻捷, 副教授, 教学与主讲课程: 研究生必修课 遥感物理, 研究生选修课 高光谱遥感,遥感与全球变化, 全校通选课 遥感入门, 本科生必修课 遥感与GIS综合野外实习。
曾琪明 教授 博士学位 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微波遥感与定量遥感。主要讲授课程:计算数学,遥感概论,遥感导论,,微波遥感,微波遥感高级专题研讨班,遥感测绘前沿研讨班.
郑文涛 副教授 博士学位,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地震地质学,活动构造,主要讲授课程:灾害地质学,城市灾害地质学,地质信息系统.
张志诚 副教授 博士学位,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主要讲授课程:普通地质实习,构造岩石学,变形与变质作用,遥感地质构造分析, 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
张进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3项,主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专项资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973项目1项,主持其他课题两项。 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一部。
徐备,男,1954年生。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1988—1990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1992年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博士后。多次赴美国加州大学和法国奥尔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94起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地构造学。80年代开始在华南从事多期碰撞造山带研究,90年代以来在内蒙北部从事元古代地质研究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