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癌症治疗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近日,安徽省癌症中心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揭牌成立。这是我省首家癌症治疗专科医疗中心,将为患者提供优质癌症诊疗服务。
“如果这些早期数据显示的结果成立,Cretostimogene grenadenorepvec可能成为美国第二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溶瘤病毒疗法,这是一个里程碑,对现在正在进行的几十个其他试验来说是个好兆头。”
2023年10月10日,山西医科大学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曹济民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团队在新近创刊的高水平国际期刊《Exploration》(探索)(DOI: 10.1002/EXP.20230019)发表了综述文章:Manipulating calcium homeostasis with nanoplatforms for enhanced cancer therapy。冯艳...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在基于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装备(BNCT)剂量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探索了新的测量方法,研制了多套新型测量设备,实现了治疗束不同参数的准确定值,并建立了BNCT源项参数测量体系,为治疗计划的制定和BN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我国放疗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3年3月27日,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在基于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装备(BNCT)剂量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探索了新的测量方法,研制了多套新型测量设备,实现了治疗束不同参数的准确定值,并建立了BNCT源项参数测量体系,为治疗计划的制定和BN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我国放疗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3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李佳、臧奕课题组、韩海浩课题组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贺晓鹏课题组、英国巴斯大学Tony D. James课题组、牛津大学Adam C. Sedgwick课题组以及韩国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课题组,撰写了以“The Design of ...
2022年12月22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署基于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装备(BNCT)的治疗中心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中核集团首套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NCT癌症治疗装备成功进入市场示范应用阶段,为推动我国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贡献“核力”。这也是中核集团原子能院聚焦核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成功将核技术应用于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又一重要体现。
2022年11月25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基于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4MeV/1mA流强质子束辐照铍靶产生超热中子,完成了基于14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中子源的联合试验。试验过程中,整套装备工作状态良好,加速器中子源达到了设计预期。这标志着原子能院突破了BNCT装置从加速器、中子靶到慢化体的全部关键技术,所使用的主...
2022年11月25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基于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4MeV/1mA流强质子束辐照铍靶产生超热中子,完成了基于14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中子源的联合试验。试验过程中,整套装备工作状态良好,加速器中子源达到了设计预期。这标志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突破了BNCT装置从加速器、中子靶到慢化体的全部关键技术,所使用...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癌细胞转移是癌症治疗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若能够提早预测肿瘤是否转移,就能更精准且及时针对患者进行治疗与防范。台湾大学医学系教授黄韵如团队历时5年研究,从基因体结构出发,利用“高维度捕获染色质构象技术”(Hi-C),发现基因体在癌细胞潜移过程中的多元机制,有助于提升癌症治疗效率,获登国际知名期刊《基因体生物学》。
2022年5月25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陈福祥团队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Jun Yan合作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特殊免疫细胞γδ T的免疫代谢调控机制,为γδ T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及定向分化机制提供了新线索,同时为临床疾病(如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5月10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生物高分子课题组系统总结了血管阻断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独特机制和进展,并全面描述了血管阻断剂递送系统和所取得的进展,为减少纳米药物对EPR效应(增强渗透滞留效应)的依赖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三苯胺结构具有双光子特性,经过功能性修饰或金属配位可实现亚细胞器或生物分子靶向,在生物医药,分子探针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毛宗万教授课题组从多维度对三苯胺骨架进行结构单元功能化,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例如:开发了二价铂配位的三脚架型人端粒G-四链体DNA稳定剂,实现了端粒酶的高效抑制 (Nat. Commun., 2018, 9, 1-11); 设计了对G-四链体DNA荧光寿命选...
2021年12月2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国内首台用于BNCT(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的紧凑型强流回旋加速器,首次获得内靶1.2mA流强,并在输运线荧光靶处获得14MeV/10uA束流光斑,束流品质满足设计要求,标志着调试阶段三个关键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拓展核技术应用于核医学领域的又一成果。
近年来,化学动力学疗法(CDT)因其对肿瘤微环境(TME)的高特异性而成为一种突出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Fenton反应将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内源性H2O2转化为•OH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而,较低的活性氧生成效率和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仍然是CDT的主要障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