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科学技术史 医药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192 秒)
宋朝与高丽通过两国使节、商人往来以及日本的中转,有着频繁的医药文化交流,涉及到多个方面。宋朝赠予高丽医药书籍,高丽刊刻印刷并回赠给宋朝;宋朝与高丽之间还互赠药材;宋朝多次应高丽之邀前往施诊,并教授传播医学知识,高丽也不断派人前来学习。宋朝与高丽之间的医药文化交流,促进了高丽医事制度的形成、本土医学的发展,也使部分宋朝已佚医籍得以回归,提升了中医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马可波罗行纪》是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而游历中国的一部著作。马可波罗1254年生于威尼斯,1271年随父亲和叔叔启程前往中国,1275年夏抵达忽必烈大汗驻夏之所上都。马可波罗聪慧伶俐,仪态端方,在元期间学问精进,颇受大汗宠爱,遂被委以重任,常奉使往来各地。得知大汗乐闻各地人情风俗,马可波罗特在往来途中留意各地之事向大汗陈述。马可波罗与父亲和叔叔长期留在元朝,后护送阿鲁...
上海近代西医药期刊概述     上海  近代  西医药  期刊       2017/4/5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外国人纷至沓来,随着上海的城市近代化发展,西医药知识也相继传入沪上,20世纪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经济、商业、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沪上西医药各类医教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始建立,各类西医药期刊也开始创刊.上海各医学研究机构进行世界水平的研究,随着海外留学医师和各地名医来沪,20世纪30年代上海西医药力量之雄厚甲于全国.上海成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桥梁,也成为中国西医药期刊...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新生事物,对于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目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3条指出:“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由此可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保守的或者是怀旧的性质,而是旨在确保遗产能够得到持续的实...
对民族医药古籍的整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既往的各种目录类著作中,收录了部分民族医药古籍,以藏、蒙、维3个民族为主,尤其是藏族,但至今尚无一部能全面反映民族医药古籍整体状况的目录类著作.与中医药古籍目录不同,民族医药古籍目录有其特殊性,在编纂时虽然可以借鉴既往的工作经验,但仍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民族医药古籍的界定,信息著录时应使用民族文字和汉字对照,民族医药古籍的分类,医药古籍的民族归属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作为物质文化遗存的文物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国医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设立了"医药文物考察与购买复制研究"课题.笔者仅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文物流通市场医药文物的考察结果进行初步报告。
黑水城出土文献数量众多,除汉文文献外,还保存有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尤其是西夏文世俗文献已成为研究西北民族特别是党项民族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原始资料.西夏文医药文献是世俗文献的重要部分,是研究西夏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对这些西夏文医药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释读与研究,将为西夏医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一些已佚古方在今天的临床医学上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现代民族医药大事记     现代民族  医药  大事记       2017/3/27
“大事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了便于民族医药工作者全面了解1949年以来我国民族医药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根据《中国中医药年鉴》、《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医学卷》、《中国民族研究年鉴》以及“新华网——民族工作大事记”等文献资料,编撰了《现代民族医药大事记》,通过对1949-2010年有关重大事件的梳理,大致显现了民族医药发展的轨迹.由于时间所限,未及对事件逐一进行实地调研,难免疏漏或错误,...
医药文物种类繁多,医药古籍、医疗用具、中药炮制工具、处方、药碾及杵、药罐、药瓶、砭石、针具、外科器械、制药器具、教学模型、串铃、古代中草药及植物标本、药店匾牌、广告招贴画等,都属于医药文物。
古代浙江医药文物及遗迹     古代  浙江  医药文物  遗迹       2017/3/23
目前,国内还没有全面系统调查研究过浙江医药文物、遗迹的现状,国内同类技术进展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所指的医药文物是具有一定医药意义和功能的文物.医药文物从其狭义来讲是指出土医药文献、行医治病及古代名医有关的文物,从其广义来讲是指预防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养生保健、具有卫生意义的各种器物及反映医药内容的艺术作品[1].我们以自古迄1840年为界,将浙江省历代各市县遗留下来的医药文物、遗迹作为调查研究对...
宋金元之际,中国与越南在医药方面多有交流.例如李朝时期,越南参照中国的医事管理,设立太医厅,到陈朝时期又更名为太医院;通过朝贡与贸易,越南的多种药物进入中国,同时中国又将多种药物回赐于越南.这些来自越南的药物,尤其是香药,在宋金元时期的方剂中也多有体现;除了医事与药物方面的交流外,自中国前往越南的医者也将医药知识带到了越南,同时还为越南百姓及皇帝治疗疾病,同时,越南的医者也曾来到中国为宋朝皇后治病...
20世纪80年代,随着近20万件徽州历史文献资料的发现,学术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新安医学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分支,也进入了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全新发展阶段.《新安医药半月刊》是迄今发现的民同时期徽州地区进行医学学术交流的唯一正式刊物,受到徽学和新安医学研究者的重视.该刊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新安医家在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自强不息、勇于抗争的工作和努力。
论新密医药文化的特性     伏羲  医药文化  医史学       2017/3/22
伏羲曾"制九针"、"尝百药",被尊为中医药的始祖.河南省新密地区遗存着丰富的与伏羲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新密地区的伏羲文化具有原始性、独特性、丰富性、继承性和平民性的特点。
新密的上古医药文化史迹     新密  歧伯  黄帝       2017/3/22
伏羲氏和五帝时的炎帝、黄帝、祝融,以及西周时的郐国、密国和春秋早期的郑国,均曾在河南省新密市立国建都,留下了大量的上古医药文化史迹,通过这些史迹,可以推断新密是中华医药诞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新密的岐黄文化资源,为新密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
医药卫生人类学的视角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岐黄"二字代表了多种含义,"岐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有相关医籍,又有中医学传承早期的医家,如岐伯、伯高、少师、雷公、容成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少被人关注的是遍布河南省新密市的各种遗迹,如岐伯山、力牧台、风后顶等."岐黄"文化不仅仅存留在历史中,更体现在当下的活态医药文明中."岐黄"文化也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已经传遍了四海五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