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土力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人物 岩土力学相关记录204条 . 查询时间(3.771 秒)
ArthurCasagrande1902年8月28日生于奥地利,1926年到美国定居,先在公共道路局工作,之后作为Terzaghi最重要的助手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土力学的基础研究工作。1932年,Casagrande到哈佛大学从事土力学的研究工作,此后的40多年中,他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包括Janbu、Soydemir等著名人物在内的土力学人才。他是第五届(1961~1965)国际土力学与...
Taylor1900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Worcester,1955年逝于马萨诸塞州的Arlington。Taylor于1922年毕业于Worcester技术学院,在美国海岸与大地测量部和新英格兰电力协会工作了9年,之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直到去世。Taylor积极参加Boston土木工程协会及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工作,曾任Boston土木工程师协会的主席。自1948~1953年,他一...
Terzaghi于1883年10月2日出生于捷克的首都布拉格1904年毕业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技术大学,之后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名地质工程师。1916~1925年期间,他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和Bogazici大学任教,并从事土的特性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也最终导致了他的举世闻名。《Erdbaumechanik》(土力学)于1925在维也纳的问世,该书介绍了他所提出的固结理论以及土压力、...
Boussinesq 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186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在多所学校担任数学教师,之后担任里尔理学院( Faculty of Sciences of Lille)的微积分学教授 (1872-1886) 、巴黎大学(Sorbonne)数学和物理教授(1886),1886 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Boussinesq 一生对数学物理中的所有分支(除电磁学外)都有重要的贡献。在流...
Mohr1835年生于德国北海岸的Wesselburen,16岁入Hannover技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在Hannover和Oldenburg的铁路工作,作为结构工程师,曾设计了不少一流的钢桁架结构和德国一些最著名的桥梁。他是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土木工程师之一。与此同时,Mohr也一直在进行力学和材料强度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1820年7月2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1872年12月24日逝世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Rankine被后人誉为那个时代的天才,他在热力学、流体力学及土力学等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建立的土压力理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Rankine的初等教育基本是在父亲及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2年后,他离校去做一名土木工程师。1840年后,他转而研究数学物理,1848~1855年间...
1736年6月14日生于法国Angoul,1806年8月23日卒于法国巴黎。Coulomb对土木工程(结构、水力学、岩土工程)以及自然科学和物理学(包括力学、电学和磁学)等都有重要的贡献,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就是他提出的。177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巴黎期间,Coulomb为许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帮助,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了他对土的研究。1773年,Coulomb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
王在泉,1964年生,青岛理工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技处处长,山东省岩体损害防护与地表沉陷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岩土边坡与地下结构(隧道、矿山)工程稳定与控制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苗雨,1979年生,山东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主任。研究兴趣:土木工程中的高效数值算法研究;加速算法研究及并行计算;工程结构的理论建模与计算机仿真;地下工程减灾。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青年岩石力学理事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年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岩土工程学会委员。
龚文惠,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力学专委会理事、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工基础专委会理事。
黄文雄,河海大学工学硕士,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技术科学博士。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工程力学专业博导和岩土工程专业博导。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岩土力学与工程问题求解、工程材料的力学行为与本构模拟、水工结构数值分析等。研究了颗粒材料比例加载下的渐近特性、临界状态与失效机理,获得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应变局部化分叉条件;建立了颗粒材料的亚塑性微极连续介质模型,用于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数值研究;提出了一...
苏立君,男,1976 年12 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和200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建筑工程工学学士和结构工程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岩土工程哲学博士(PhD)学位。
董兰凤;副教授;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1.水利水电工程2.岩土力学.
张凤鹏,男,籍贯:辽宁建昌,工学博士,教授, 所在单位:应用力学研究所,职务:所长, 研究方向:复合材料力学、岩土力学。
慕青松/MuQingsong,副教授,专业工程力学,岩土力学,所在系、所: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1.岩土力学与矿山力学2.颗粒介质力学3.风沙物理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