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地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理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2.375 秒)
2013年5月2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吕厚远研究员学科组与国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末次冰消期东亚海洋、陆地气候转暖不同步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2万年来,全球气候从寒冷的冰期向温暖的间冰期变暖过程中,在东亚地区,海洋变暖超前陆地气候变暖约3~4千年,提出了热带海洋和北半球高纬度气候驱动海-陆气候转暖不同步的新认识,增进了对全球转暖背景下东...
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是区域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短时间尺度下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可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区所面临的诸如天然绿洲缩小、湿地消失、湖泊萎缩、盐碱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干旱区湖泊及流域的环境治理与规划提供参考。
空气花粉是反映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的表现形式之一。气候变化对空气花粉的影响包括花粉数量、花粉高峰期、花粉的散布等方面。特别是,大量研究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植物春季和夏季花期提前、北半球花粉高峰期出现日期提前与气温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在有利条件下,花粉可以长距离运输并在离源地很远的地方沉积下来。
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但在贫困农村地区学生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样本地区基线调查时学生贫血率高达42.4%,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儿童身体健康,还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警戒行为是指动物以抬头环视等,观察和发现天敌捕食者以及竞争者的行为。警戒行为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它也是近年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就国际范围来看,有许多研究探讨不同因素对动物警戒行为的影响,比如群大小、性别、捕食风险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起步也较晚。以往动物警戒行为研究较多关注于群体效应对警戒行为的影响,而近年有关捕食风险和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对动物警戒影响方面的研究也受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青年千人”姚华建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Peter Shearer教授和Peter Gerstoft研究员,通过美国和日本密集地震台阵资料的分析,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全球俯冲带特大地震破裂过程中不同频率的能量释放与俯冲板块断层滑移量及早期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城市生态学是当前环境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社会意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城市生态研究面临着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过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其导致的城市景观复杂性的挑战。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生态学研究迅速兴起以来,生态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来定量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如各种景观指数),并且研究生态过程同社会经济因素的联系(如各种统...
干旱缺水和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子,已成为抑制作物高产与植物活性的两大非生物胁迫因子。膜下滴灌技术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能使作物主根系区形成脱盐区,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013年3月25日,从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获悉(国科金外(德)函[2013]016号),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赵成义研究员与德国Hohenheim University的Karl Stahr教授联合申请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棉田土壤固碳研究”项目获得立项批准,项目总经费71.2万元。
城市土壤,特别是污染场地及其附近区域的,是受工业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一类特殊土壤,其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工业区土壤污染物的来源、范围及迁移过程等,是我们急需了解的,以便对工业区地区及其周围环境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为污染场地的修复和管理打下基础。
2013年2月2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牵头的“污泥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成套设备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叶面积指数(LAI)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绿叶面积的总和。作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计划(GCOS)的关键参数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气候、生态、农业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目前,国际上已有数套基于卫星遥感的全球LAI产品,这为全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产品,需要对现有LAI产品的不确定性有明确的理解。
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PM)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大气颗粒物被称为PM2.5。颗粒物的粒径越小,被吸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极微小的颗粒物甚至能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且PM2.5比表面积大,能吸附有毒气体、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史文娇、陶福禄、刘纪远研究分析了近30年黄淮海平原耕地在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及其对今后粮食产量的潜在影响。
铬是一种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严重危害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由于同步测量仪器的欠缺,此前关于重金属对光合生物影响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光系统II进行,缺乏关于重金属,如六价铬Cr(V),对光系统I和II(PSI和PSII)影响的同步分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