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科学技术 沙漠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254 秒)
本项目属地球科学领域,自然地理学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变化方向,根据国务院下达的西北和内蒙六省区沙漠综合考察与治沙试验研究,省部委委托的沙漠地区公路和铁路防沙专题研究,以及国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家单位的吴正、李保生、邹学勇等12位教授或研究员组成的研究团队,进行了集成研究取得的总结性成果。系统的研究了中国...
以6个时期的TM影像为数据源,监测分析了1989-2014年贵南县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5 a来贵南县土地沙漠化呈现整体逆转、局部发展的态势。就整体而言,1989-2014年沙漠化土地减少了32.0 km2,年均减少率0.91%;就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来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增加28.2 km2,重度、中度、轻度、潜在沙漠化土地均减少,分别减少7.9、17.7、13.8、20.8 km2。贵...
若尔盖草原是中国高寒湿润地区发生大面积沙漠化的典型案例,其沙漠化的成因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极大关注。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卫星影像解译等,着重探讨了鼠害在若尔盖草原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旱獭洞的分布与丘陵沙丘在坡度和坡向上有高度的相似性。地表致密草皮层发生机械性破坏,致使下伏松散沙暴露是若尔盖草原沙漠化的关键一步。旱獭洞的坍塌在草皮层的破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草皮层破坏后,下...
凋落物由植物产生并最终归还给土壤,为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防护林为对象,2014年对各林龄防护林内的凋落物量、凋落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公路8、10、13、16、19 a防护林年总凋落量分别为8 301.96、9 089.71、10 540.64、6 184.70、7 929.95 kg·hm-2。各林龄防护林凋落物组成均以乔木状沙拐枣(Callig...
研究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旱季沙层含水量、水分来源、水分存在形式、水分平衡等问题,为沙漠地区水分合理利用、沙漠化防治、沙地改良以及沙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轻型人力钻打孔取样,进行水分测定。[结果]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旱季沙层平均含水量为1%~3%,一般具有分为3层的特点;沙层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洼地平均含水量最大,平坦高地和半固定沙丘中部含水量较低,流动沙丘中上部含水量最低;...
研究敦煌市沙漠化动态变化特征,为敦煌市沙漠化防治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2004和2009年的TM和ETM遥感数据进行调查判读。[结果] 敦煌市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97×10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研究期内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9 102.59 hm2,年变化率-0.001%;极重度沙漠化向重度、中度和轻度沙漠化转变,沙漠化程度整体减轻。[结论]...
沙漠化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研究热点, 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 数十年来, 甚至进入政治层面, 成为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和学者争论的焦点. 本文回顾了沙漠化概念的发展历史, 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叙述了沙漠化物理过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讨论了风沙活动对沙漠化产生、发展以及逆转过程的影响机制, 提出拓展沙漠化研究区域和研究视野, 将沙漠化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对...
利用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陆表能量水文过程野外综合试验太阳辐射及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试验期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不仅对浮尘天后的大气透明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在完全晴日间的降水也使日平均大气透明度增加约 9.0%,进而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产生较大影响,而近地层的蒸散增强导致的空气湿度增加对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
利用彩南、沙漠一站、乌鲁木齐实测辐射资料分析了典型天气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各站阴天和雨天地表辐射明显不如晴天规则;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日总量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阴天和雨天的大气长波辐射均大于晴天。彩南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净辐射日总量只有总辐射日总量的46.9%、37.6%、41.9%,沙漠一站为 31.3%、41.5%、37.7%;乌鲁木齐为 468%、41.4%、45.4%。地面长波辐射对...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为试验区,利用 2009年 9~10月不同深度的地温数据,分析了秋季各层地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结果表明:秋季各层地温呈波动缓慢下降过程,变化倾向率为负值,且由浅至深向下递减,0cm的地温下降趋势显著,递减变化率为 0.22℃/d;地温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过程,白天高,夜间低。随深度的增加,日较差逐步减小,日变化过程变缓,位相往后。午后达到日最高值,日出前下降至最低...
利用 CFL-03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塔中开展了边界层风场探测研究,根据2010年4月1日至 2010年 11月 30日连续的边界层风场探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 850hPa、700hPa和 500hPa特征层风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中地区 850hPa特征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风速年变化较小;700hPa特征层风速 6月最大,9月最小,6、8、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
基于库姆塔格沙漠周边 6个测站 1961~2004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周边冬夏季气温、气温年较差和夏季降水的气候及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沙漠周边的气温和降水呈增高和增加趋势,具有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除气温年较差外,夏季降水,冬、夏季气温均发生了气候突变。周期分析发现,夏季降水和气温在 1970年以前,以 12a左右的周期变化为主,之后以...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丘温度因不同类型、深度、部位、天气、时段差异很大。利用不同深度、部位,晴天和沙尘天,裸地与植被,不同植被下的温度观测,浅析其温度分布特征。沙丘表面日最高温出现在顶部,日最低温和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迎风坡。沙丘顶部和迎风坡升温快,降温也快,日较差大,落沙坡则相反。沙丘顶部、左翼、迎风坡和落沙坡,日变化振幅,浮尘、扬沙天小于晴天。迎风坡和落沙坡 20cm深度,晴天和沙尘天最高最低温度...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27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塔中气象站1999-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同时选取1961-2006年NCEP/NCAR 2.5°×2.5°经纬度距地表2 m的月平均气温再分析格点资料,分别用逐步回归分析、EOF分解和NCEP资料3种方法对塔中气象站1961-1998年历年逐月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恢复与重建,分析了误差,并与周边气象站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总结了沙漠地区近地层能量交换特征研究的主要进展概况和热点问题。介绍了沙漠地区特有的结构复杂、水汽含量低、沙尘含量高等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对于沙漠近低层的辐射和能量收支特性、湍流通量特征等进行了总结。指出国内外在未来沙漠地区近地层湍流研究方面面临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以及对未来沙漠地区近地层湍流能量特征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