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杂草防治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杂草防治相关记录487条 . 查询时间(0.542 秒)
为明确广东省水稻田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及其可能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法测定不同地区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对不同稗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除草剂及助剂,通过室内盆栽法评价11种除草剂对节节麦的防除效果,分析比较15种不同助剂对其中2种除草剂甲基二磺隆和异丙隆的增效作用,并明确其最适配比。结果显示,在供试11种除草剂中,甲基二磺隆和异丙隆对节节麦具有较的好防除效果,当其施药量分别为13、1 000 g(a.i.)/hm2时,对节节麦的鲜重抑制率分别达68.40%和76.46%,...
为明确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萌发适宜的环境条件,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研究野老鹳草种子萌发和出苗适宜的条件,记录种子萌发数,计算种子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及萌发指数。结果显示,野老鹳草具有较长的休眠期,新采集的野老鹳草种子在室温干储210 d后可以解除休眠;在10~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在93.8%以上;有无光照及光周期的长短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对酸...
【目的】明确我国水稻田发生危害的稗属(Echinocloa spp.)杂草种类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至2018年间的9月至11月,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水稻产区依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分类鉴定标准,于水稻收割前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73个地点共525块稻田稗属杂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现8种稗属杂草,其中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的发生频度最大(5...
针对胡麻田恶性杂草刺儿菜, 选用75%二氯吡啶酸钾盐SP加以防除, 并对其药效及对胡麻的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75%二氯吡啶酸钾盐SP对刺儿菜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它使刺儿菜的根部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其腐烂。当药剂有效剂量为236.3、270.0 g/hm2时, 药后45 d株防效可达到96.97%和96.53%, 药后60 d烂根率可达到94.20%和94.90%。选择在刺儿菜全部...
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依据。、马唐Digi...
在陇东旱塬区杂草严重发生条件下, 试验测定了3种地膜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控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平作和半膜垄作方式覆膜, 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3%以上, 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76%以上; 白色地膜以半膜垄作和半膜平作方式覆膜对阔叶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对禾本科杂草作用微弱或无效, 以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可引...
杂草鼠害与草地植保研究室,于2013年12月组建,隶属于农田杂草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草地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现有在职职工15人,其中,研究员5 人、副研究员9 人。
氯胺嘧草醚为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新型棉花田除草剂,本文于2014年和2015年在多地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该药剂的棉花安全性、杂草防效、杀草谱、持效期及推荐剂量等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在多数试验点对棉花表现安全,而在部分砂壤和碱性土壤条件下使用高剂量防治则有一定药害风险,需降低剂量使用; 氯胺嘧草醚杀草谱较广,棉田多数杂草对其敏感; 与对照药剂乙草胺和二甲戊灵相比,供试药剂在15...
双标准曲线法是基因表达定量研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相对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结合绝对定量的原理, 对传统双标准曲线法进行了改进。以刺萼龙葵延迟萌发基因 DELAY OF GERMINATION 1 ( DOG1 ) 的表达检测为例, 选择 β-actin为内参基因, 分别将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片段插入 pEASY -Blunt Zero载体, 制作标准质粒。提取冷藏或常温储藏种子的RNA进行荧光扩增, 同...
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 田间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选用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的适宜田间杂草密度。结果表明,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白色地膜,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随田间杂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杂草密度至少达到116.68株/m2和163.48株/m2时, 分别选择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可使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茎粗、茎粗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有效成穗株率、单位面...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糙米、稻壳、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样品经甲酸乙腈提取,超纯水稀释10倍,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00 5~1 mg/kg范围内,吡嘧磺隆在稻田水、土壤、糙米、稻壳和水稻植株中平均回收率为73.7%~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为了明确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含水率、温度和杂草去除效应及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黑色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及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有提高土壤含水率的作用,不同土层含水率表现为80~100 cm>60~80 cm>0~20 cm>40~60 cm>20~40 cm;黑色和白色地膜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呈单峰型消长动态,但黑膜的波动幅度...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栽培当归的农茬口和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茬口当归田共发生杂草15种,隶属9科15属,主要优势种群为锦葵、欧洲千里光、苦苣、繁缕、刺儿菜和甘露子。当归田杂草种...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影响因子,为缓和稻田杂草群落恶性演替、规范稻田杂草防除体系提供依据。采用定点计数法与随机目测法,进行定点系统观测与田间普查,调查杂草类别、群落组成结构和危害级别程度,并且与1993年水稻田杂草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异型莎草、芦苇、稻稗、针蔺等杂草出现频率明显下降,野慈姑、雨久花、鸭舌草、泽泻、稻李氏禾、葡茎剪股颖出现频率明显上升,水稻田杂草群落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