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相关记录247条 . 查询时间(4.855 秒)
青枯菌4号生理小种引起的姜瘟病是我国生姜生产上的巨大障碍。本研究以分离自5种不同寄主的8株青枯菌为研究对象, 采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评价了它们的铜抗性水平, 发现分离于山东安丘的4号小种Z-AQ-2菌株的铜抗性水平最高, 为1.6 mmol/L;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Z-AQ-2菌株的室内毒力, 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姜瘟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 其EC50为5.2 ...
本文探讨了吡虫啉分别与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复配对马铃薯桃蚜的防治效果, 为合理有效地应用复配剂对其进行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应用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分别确定了最佳药剂配伍和最佳复配比例。采用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 吡虫啉与氰戊菊酯混配对马铃薯桃蚜防治有明显增效作用。进一步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表明, 吡虫啉与氰戊菊酯复配比例为2∶3时, 增效作用最显著, 共毒系数达276.82; 吡虫啉...
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了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锈病在广州鲜食玉米产区的发生动态, 并测试了锈病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几种药剂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南方锈病在鲜食玉米生产期间持续危害, 7月份和11月份发生最严重, 发病率近100%。锈病危害直接造成鲜食玉米果穗净重降低, 重度危害(危害严重度>50%)比轻度危害(危害严重度<30%...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 研究山地果园管道恒压喷雾系统中喷雾压力和孔径对雾滴粒径参数的影响, 利用激光粒度仪, 测量3种孔径空心圆锥雾喷头在8种压力下的6种雾滴粒径参数数据, 分析各粒径级雾滴的分布情况, 给出雾滴粒径大小及其随压力和孔径的变化趋势, 进行了雾滴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 建立基于压力的雾滴参数模型。结果表明:粒径大于100 μm的雾滴(小于0.3%)和粒径为0~20 μm的雾滴(小于0.5%...
腔孢叶斑病是牡丹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洛阳及菏泽牡丹种植园危害越来越重。为了筛选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类8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戊唑醇及嘧菌酯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3种药剂对病菌产孢量的作用。结果表明:三唑类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最强,EC50为0.020~0.096 μg/mL,且戊唑醇...
为了提高拮抗菌对香蕉炭疽病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紫外线-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的方法对枯草芽胞杆菌Bs6602菌株进行诱变。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诱变条件为在距离20 W紫外灯50 cm下照射15 s,然后经300 mmol/L NaNO2诱变处理60 min。经过2次复合诱变,最终得到1株抑菌活性最强的6B8-5菌株,其抑菌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83.80%。咪鲜胺对突变株6B8-5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通过对植物香料产物对甲氧基肉桂醛的抗真菌活性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对鞭毛菌亚门卵菌纲、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间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咯菌腈与其他杀菌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腐霉利、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辽宁省6个不同地区分离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平均EC50差异不显著,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咯菌腈对不同地区共117株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0.007 3±0.004 5)...
Researchers, product registration personnel, and growers desire the ability to chemically detect residual amounts of herbicides in soil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those necessary to cause phytotoxicity ...
自1996年以来的20年间, 全球商业化种植Bt作物的国家增加到了25个。目前, 种植应用的Bt作物主要是Bt棉花和Bt玉米, 年种植面积约0. 8亿hm2。Bt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可能会带来害虫发生演替问题, 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高度关注。本文围绕这一核心问题, 介绍了国内和国际的研究进展, 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t棉花和Bt玉米的持续利用, 以及其他Bt作物的推广应用提供经验与借鉴, 进...
2012-2015年,在海南省辣椒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叶斑病,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致病性测定、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选用8种杀菌剂通过平板对峙法对该病原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6种药剂对该病原有抑菌效果,效果最好的为72...
本文分别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带虫浸叶法测定比较了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4种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及豌豆蚜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 瑞香狼毒根的乙醇提取物对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豌豆蚜处理1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28%、59.24%、54.32%, 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75%、61.45%、65.53%; 石油醚萃取物对3种供试生物处理12 h和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
为筛选出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 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分别与啶虫脒、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联合毒力, 并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乙基多杀菌素与啶虫脒在配比为3∶7、5∶5、7∶3和8∶2时, 与毒死蜱在所有配比组合中, 与阿维菌素在配比为2∶8、3∶7和6∶4时, 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 表现出...
通过测定不同载体、润湿剂、分散剂、紫外保护剂对木霉厚垣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以及不同含量助剂对可湿性粉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木霉厚垣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组成成分和比例,其中厚垣孢子粉为25%(厚垣孢子粉由硅藻土吸附木霉发酵液制备而成),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4%,分散剂CMC为5%,紫外保护剂糊精为1%,以硅藻土补齐100%。该厚垣孢子可湿性粉剂的活孢子数为2.5×109 cfu/g,润湿时间为58 s,...
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伊维菌素、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加工成5%伊维菌素·丁氟螨酯水乳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丁氟螨酯=1∶1时,共毒系数(CTC)高达265.66。伊维菌素·丁氟螨酯配比的数学模型为Y=-1.3787X2+79.264X-881.41,R2=0.9154,理论最佳配比为1∶1,CTC=257.77。田间防效显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