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农业生物化学相关记录3307条 . 查询时间(0.546 秒)
为评价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雌性斑马鱼为受试对象,研究了螺虫乙酯对其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螺虫乙酯对雌性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7.21 mg/L,属中等毒性。经不同浓度螺虫乙酯(0、36、360 和 1 800 μg/L)处理28 d后,通过检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为了评价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于2012—2013年通过田间试验于西瓜移栽时施药,研究了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在瓜秧、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西瓜苗移栽时将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吡虫啉有效成分0.08 g/株)施入其根部下方,施药后42 d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3.3%,基本可满足全生育期防治的需要。2012和2013年,1...
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 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Nawa))是常见的葡萄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果实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防治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植物源杀虫剂,本实验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 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2,4-D 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物吸附量...
作为设施园艺的最高形式,基于植物生物学需求特性实施高精度环境智能控制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植物工厂发展迅猛。本文简述植物光生物学和植物光质生物学的概念与内涵,总结半导体光源LED 的发展及农用光谱特征,分析LED 光源在植物光质生物学研究和植物工厂栽培中的作用,讨论了植物光质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认为植物光质生物学在植物工厂高效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第一次“绿色革命”与植物激素的相关基因编码是密不可分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的有机内源物质,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调控生长的中心环节,一直备受关注,而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其调节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综述了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3种经典植物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开展基于结构的新型人工植物激素的生物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构建了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抗性品系分别两两杂交)以及1个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并计算了相对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A、B和D 3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为1.0)低,分别为0.60、0.77和0.53;6个杂交F1代A♀+B♂、A♂+B♀、A♀+D♂、A♂+D♀、B♂+D♀和B♀+D♂的生物适合...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程长度的选择对农药乳油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影响很大。以透射方式采集毒死蜱乳油样本的近红外光谱,透射附件为不同光程(1、2、4和10 mm)的石英比色皿,讨论了光程长度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在毒死蜱乳油中加入二甲苯,配制不同梯度浓度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毒死蜱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采用4 mm光程的比色皿采集光谱时,所建模型最优,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相关系数为...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和施药液量对小菜蛾防治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液质量浓度从 80 mg/L提高至640 mg/L时,其LN50值(致死中密度)从148 droplet/cm2下降至3 droplet/cm2;雾滴密度从23 droplet/cm2提高至131 droplet/cm2时,其LC50(致死中浓...
在大豆品质检测过程中,大豆图像籽粒粘连给后续检测、分析等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HDome重构的分水岭算法,先对二值图像进行H-Dome灰度形态重构合并极值,再对重建后的图像用距离变换得到距离图像,然后利用分水岭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最后提取分割线得到最终分离图像。该算法对籽粒的分割正确率为96.6%,分割效果较好。
检索了PubMed、中国期刊网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有关大豆异黄酮/豆制品与卵巢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大豆异黄酮摄入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经筛选,最终有6篇研究纳入了Meta分析。与最低摄取水平比较,最高摄取水平的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0.68(95% CI 0.49~0.94),剂量反应关系显示每摄取1.0 mg·d-1大豆异黄酮可降低1.7%的发病风险。富含...
选用抗旱性品种抗线7号、黑农65、绥农15为试材,利用全生育期大豆相对化LAI动态模型归一法,分析大豆抗旱品种“三合结构”定量方程及参数间函数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相对LAI动态定量方程均符合y=(a+bx)/(1+cx+dx2),同一品种动态模型、光合参数及产量构成参数变化趋势年际间相同,而同一年内不同品种间各参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单株粒数和平均净同化率;3个抗旱品种产量...
采用RT-PCR的方法,根据栽培大豆的RNF12基因全长设计特异引物,从野生大豆克隆到GsRNF1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72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0个氨基酸,GsRNF12蛋白在178~220氨基酸处有典型的C4HC3结构域,属于C3HC4锌指蛋白家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野生大豆GsRNF12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豆GsRNF12基因对高盐、干旱...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6-BA),比较叶片中总糖、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蔗糖和转化酶活性,研究不同浓度6-BA对大豆叶片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浓度6-BA在全部取样期内均提高了大豆叶片中转化酶活性,喷药后40 d均极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喷药后10~20 d和50~60 d均提高了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喷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