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科学技术 沙漠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342 秒)
沙垄是世界沙海中分布最广的沙丘类型, 但涉及沙面稳定性的综合研究却不多见.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主要由梁窝状沙垄组成, 总面积的80%以上为固定、半固定状态. 对区域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植物分布等进行综合研究, 并对沙面活动进行系统监测, 表明沙漠南部处于复合型低能风环境中, 冬季积雪和冻土可对地表形成有利的保护. 水热配置是沙漠植物、特别是短命植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 起沙风集中于4, 5和6月...
运用地统计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从维持天然白刺灌丛稳定性和持久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生境白刺固沙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境地下水埋深和白刺植株发育状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白刺耐沙埋的能力,间接地影响了白刺沙堆的固沙效应.湖盆低地白刺种群的植株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山前冲积扇区(p<0.01),植株高度则相反,且无显著差异(p>0.0...
运用地统计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从维持天然白刺灌丛稳定性和持久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生境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生境白刺固沙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境地下水埋深和白刺植株发育状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白刺耐沙埋的能力,间接地影响了白刺沙堆的固沙效应.湖盆低地白刺种群的植株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山前冲积扇区(p<0.01),植株高度则相反,且无显著差异(p>0.05...
利用 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系留气艇的探空数据,利用温差法、温差—风速法、理查逊数法 3种方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地区的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稳定度日变化明显:夜间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状态由稳定转变为中性继而转变为不稳定。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处于不稳定状态;(2)大气稳定度随着高度上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稳定层与不稳定层交替出现;(3)3种方法计算的结...
 该项目在对沙漠人工固沙植被体系近50年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和3年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年降水量<200mm的干旱沙区植被水循环的调控机理和反馈作用,揭示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水文功能,摸清了流沙及不同植被覆盖度土壤的水分渗漏规律,建立了植物蒸腾从叶片水平到群落水平的尺度转换关系和五十年人工植被自然演替与水平衡的关系模式,提出了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盖度不宜超过30%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该项目研究成...
该项目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应用,确立了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系统综合研究方法。实验发现沙粒气动起动的重要作用,给出了沙粒起动风速的计算公式,证实了蠕移输沙率比例并非常值。获得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及各源区释放总量数据集,确定了主要源区的分布和强度级别。阐明了沙质土壤中C、N的分布格局,确定了我国北方沙漠化及其逆转过程中碳排放量及其贮存潜力,建立了土壤C、N沙漠化衰减模型。实现了“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于2002年3月至2002年8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短命植物分布和沙垄表层30cm厚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早春表层土壤水分在个体沙丘表面的分异直接影响到短命植物的分布.4月下旬,垄间、两坡和垄顶土壤含水率依次为4.62%、3.98%和2.01%,相应的短命植物平均盖度于5月中上旬依次为51.8%、38.2%和4.4%.5月中旬后,短命植物的分布又改变了表层土壤水分分布...
利用塔中气象站地面辐射等气象资料结合 PM10 (空气动力学当量 ≤10μm的悬浮颗粒 )质量浓度资料 ,以 2007年 4月 15日晴天辐射特征为背景对 4月 22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进行局地辐射特征和沙尘气溶胶与净辐射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天沙尘的辐射强迫对地表有冷却作用 ,夜间起保温作用。观测期间 ,总辐射日峰值减少量为 507 W /m2,地面长波日峰值增加量为 185W ...
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就是对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程度分等定级,为科学治理、评价、合理利用和监测提供标准。以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镶黄旗飞播造林项目为例,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以植被覆盖度为主导因素,以风蚀积沙、生物结皮和土壤发育等作为辅助性指标,确定了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程度等级指标。对评价我国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的成果和监测沙漠化草原动态具有指导作用。
在2006年4-11月,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丘0~100 cm沙层水分含量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沙丘含水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春季为沙丘水分的积累期,秋季为水分亏缺期;春、夏、秋季背风坡含水量均高于迎风坡,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变化的程度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沙丘近地表水分含量低,普遍存在一层干沙层,厚度为10~20 cm。沙丘各部位水分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丘间低地>丘...
采用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单一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都不明显.多因子PCA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对沙漠化有明显作用,它是景观承载了自然和人为作用后的景观要素组合对沙漠化的二次作用,是自然与人为作用的结果反馈.在时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90.26%,说明在过去40年中景观结构对沙漠...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与库木塔格两大沙漠目前正在快速合拢,从两大沙漠中间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流沙掩埋。 据生态专家调查,塔里木盆地两大沙漠之所以出现合拢趋势,与沙漠中间植被遭受大量破坏有关,这里的植被主要是胡杨林。统计资料表明,从1959年到1983年,滋养胡杨林的塔里木河水量逐年变小,下游320公里的河道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也由66%上升到82%。 为了防止新疆两...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的钙华和根状结核的存在证实这些沙丘和湖泊形成的时间约3万年,而且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同位素和水化学研究结果证实湖泊水与祁连山深 大断裂中的地下水有关,湖泊正好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祁连山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在玉门一带相交,祁连山断裂的地下水汇入阿尔金断裂后最终补到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中;而钙华与奶状结核是地下水通过碳酸岩地层后形成的。
该文通过环境同位素水化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侧、龙首山、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拐子湖和额济纳盆地的泉水和井水的来源,提示了巴丹吉林沙漠等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来自于祁连山降水的补给,平均补给高程为3300m,祁连山顶部存在大片裸露的灰岩地层,雪水融化后沿着喀斯特地层或山前大断裂补给到深部,穿过龙首山直接补给到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下游地区,在沙漠湖泊中发现的钙化与钙质胶结证明地下水经过了石灰岩地层,承压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