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冶金物理化学相关记录338条 . 查询时间(1.335 秒)
耐火钢是建筑钢结构的首选绿色钢铁材料。国外钢铁生产企业通过不同的成分设计思路相继开发了不同级别的耐火钢,并已大量应用于高层建筑。国内也进行了研究开发,且性能达到与国外耐火钢相当的水平,但是应用业绩较少,其原因是传统耐火钢Mo含量高,合金成本远高于普通建筑用钢。耐火钢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贝氏体以保证良好的高温性能,而贝氏体属中温转变组织,对轧制及冷却工艺要求高,是耐火钢开发的难点。开发低Mo含量的低成本...
建立了环形加热炉管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使用VB语言编写离线加热程序,并通过“黑匣子”试验验证该程序的准确性;然后,针对某钢厂低碳钢种(Φ=270 mm),加热时间为180 min,采用13因素3水平多目标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环形加热炉的炉温制度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平衡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权衡分析;最后,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了最佳炉温制度组合,经验证,在此炉温制度下,出炉管坯能满足工艺要求,并...
泰钢1 780 m3 高炉工程中采用旋切式顶燃热风炉,对热风炉燃烧器、双锁扣拱顶、组合砖及高效格子砖等主要特点 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热风炉系统具有稳定提供1 250 ℃风温的能力,寿命可达到两代高炉炉龄。
矿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冶金性能分析表明,PB块矿与南非块矿相比,含铁品位相当,SiO2、Al2O3、S和碱金属含 量低,但P含量高,烧损大;PB块矿的粒度、冷热强度均不如南非块矿;PB块矿还原性明显优于南非块矿62.7%。鉴于PB块 矿的性能,建议高炉使用时将PB块矿布在高炉中心,减少低料线操作,采取矿焦混装等措施,以改善料柱透气性。
介绍了热管技术、煤调湿、负压蒸氨等烟道废气余热利用技术,并通过对余热回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独立焦 化企业采用焦炉煤气加热,宜采用热管技术生产蒸汽(或负压蒸氨);钢铁联合企业采用高炉煤气加热,建议采用煤调湿技术。
介绍了油膜轴承补偿、头部冲击补偿因素、油柱压缩补偿系数、伺服阀线性补偿系数、RAC补偿等宽厚板轧机辊缝 控制补偿技术。指出在充分考虑到生产特点及设备因素影响的同时,适当进行参数调节可获得板形控制的最佳效果,并相 应提高钢板轧制的成材率。
石横特钢炼铁厂总结1 080 m3高炉生产经验,通过增加死铁层深度、更换炉腹铜质冷却壁、调整炉缸炉底耐材结构、加强铁口维护等8项措施,高炉炉役寿命得到显著延长。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是全 面深化改革对铁矿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国民经济产业安全、夯实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 基础、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和珍惜矿产资源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安全和谐的矿山等是铁矿行业中 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的核心宗旨和理念。通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铁矿行业战略地位,...
在进行氙气产品检验时,发现氮组分含量超标。通过分析,逐步排除抽真空效果差、不合格品返充污染和精馏塔工况偏离等因素,最终确定是因检验用的载气纯度不合格导致的检验结果失准。通过更换合格载气,氙气中氮组分含量达标。
济钢焦化节能减排技术     焦化  节能减排  余热回收  三废       2014/3/25
介绍了济钢焦化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情况。济钢焦化通过开发干熄焦、煤调湿、无蒸汽蒸氨、负压蒸馏、密封无尘排渣和脱硫液使用氧气再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及应用化产尾气资源化利用技术、无蒸汽焦炉煤气水封技术、循环闭式用水工艺和泄漏治理等行业先进技术,实现了焦炭全干熄、废渣循环利用、工艺废水零排放等,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济钢焦化工序综合能耗降至94.4kgce/t。
探讨了氢化物发生—ICP-AES法测定钢铁中微量碲的方法,对碲产生氢化物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最佳样品测定介质为盐酸(40mL/100mL);最佳仪器条件:射频功率1350W,雾化气压力0.17MPa,辅助气流量4.2×10-4m/s。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强度与碲离子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是0~0.01mg/mL,检出限0.0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1.05%。
实验选择760℃灼烧去除复合碳铁合金中的游离碳后,试样以硫磷混酸溶解,加盐酸,用SnCl2还原大部分的Fe3+为Fe2+,再用TiCl3定量还原剩余的Fe3+,用钨酸钠指示还原终点;再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TFe量,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0.21%(n=6)。
光度法联合测定锰矿中的铬和钒     锰矿      光度法       2014/3/25
采用过氧化钠—碳酸钠熔融锰矿,热水浸取,经过滤后,于同一种母液中分别移取适当滤液,在酸性介质中,用光度法连续测定铬和钒的含量。试验选定硫酸(1+1)用量为2mL,磷酸(1+1)3mL,稳定时间分别是10min及30min,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RSD(n=8)Cr≤4.98%,V≤4.87%,而且不易受锰矿中其他成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凝固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凝固传热有限差分数学模型,对连铸凝固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拉速越大,铸坯中心及表面温度越高,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越薄;过热度增大,铸坯中心及表面温度均上升,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减薄;冷却水量相对增大时,铸坯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增大,二冷区温度下降较快。连铸坯凝固模型可用来确定常规拉速范围及不同拉速下的凝固壳厚度、凝固末端位置以及铸坯表面温度分布。
济钢运用精益生产理论,依靠能源管控中心为技术平台,实时了解气源单位的动态变化,精确预测,提前计划,合理调配,降低高炉煤气管网压力,与煤气柜储气压力相匹配,以管网辅助气柜缓冲稳定压力,提高了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煤气需求与煤气供应达到最佳平衡。高炉煤气放散率降至2.86%,焦炉煤气放散率降至0.61%,用户满意度提高到91.8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