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 中华民国史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华民国史相关记录111条 . 查询时间(0.718 秒)
全面抗战时期,铁路被纳入战时轨道,军事运输成了战时铁路运输的首要任务。随着日军对铁路线的轰炸和占领,国民政府管控的铁路线里程大幅减少,铁路抗战军运能力日渐减弱。为了增强铁路军运效力,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铁道运输司令部,增设调度所和军事运输管理机构,强化联合运输机制,提升铁路与军队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加强对铁路员工抗战动员和人事策励等。铁路军事运输虽受到战争影响,其运输能力较抗战前期有所减...
学界对北洋政府在1917—1918年鼠疫防控中的制度建设和山西阎锡山高效防疫动员给予很高评价。但由于对北洋政府应对疫情政治背景和实践逻辑缺乏整体把握,依然解释不清为何这次鼠疫最终仍演变成一场全国性重大疫情。实则,根本原因在于府院之争搅乱了防疫布局。丰镇骚动爆发后,丰镇防疫由何守仁负责,而伍连德则从丰镇调往绥远。但因伍连德并未接受这个安排,北洋政府又不得不增派全绍清到绥远防疫。直到2月中旬全绍清抵达...
民初承审员选任制探析     民初  承审员  选任制       2024/2/2
民初实施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承审员作为辅助县知事断狱的准司法官,其选任的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呈现较大落差。在选任资格方面,形成司法部严定标准和各省司法行政机关借故变通现象;在设缺门槛及选任员缺数方面,司法部仅模糊规定最高限额,各省高等审判厅审核态度取决于县署能否自筹经费;在选任权方面,司法部致力于提高各省司法机关的主导权,但县知事牢固控制承审员的推荐和任用等权,导致承审员对县知事具有强烈的依附性。
20世纪30年代前后,学者对家庭、家户的定义虽不够规范,却将其基本特征揭示出来。然而对家的定义及其成员范围的界定则比较少。当代家庭研究存在将家庭、家户和家三者及其成员范围混合分析的不足。应将家庭、家户和家进行兼顾性研究,既重视以生活单位、居住单位为基础的家庭、家户,又关注传统社会基于男系血缘关系亲疏所形成的家组织和以直系代际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当代直系组家庭组织,借以提升对历史时期和当代家庭形态、亲...
民国时期,澳门传染病防控经历了“以治疗为主”到“以防疫为主”的演变。在医防结合制度建构方面呈现三个特征:从“零散处置”转向“规模管理”的现代医疗体系;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预防”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从“公共空间”嵌入“私人空间”,并倡导和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此转向既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知识增进、观念更新、技术进步密切联系,又是热带气候、地狭人稠、人口流动性强等本地环境相适宜的积极选择。
清末民初,时人已关心县乡卫生建设问题,并率先选择若干个县进行卫生试验。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接手县乡卫生行政事业,转而开始推动县卫生院的铺设。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公医制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此后国民政府亦制定了公医制度。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南、西北地区过于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引起了国民政府高层的重视,此后卫生署奉令以“公医制”之名开展县乡卫生行政组织建设,遭遇诸多困境。
民国前期的历史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之史实的叙述,是切近于事件发生之时同代人最初的历史表述,是后来所有叙述的基础。这一叙述主要围绕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而展开,强调民国建立、清朝结束的历史,是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的过程,可谓“共和”叙事。其特点非常鲜明,突出民主共和制度之建立对于中国历史变迁的划时代意义的同时,在共和制取代君主制的关键环节的表述上,突显袁世凯的地位,把袁氏当政视为共和制最终建立的...
国家预算是北洋政府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洋政府时期出现过两部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正式国家预算,六部已由行政机关编成、但未完成立法审议的国家预算案,三部由政府委托机构编出的国家预算参考册。它们多不能反映财政实情,于约束政府开支方面作用亦有限。即使是在被认为预算执行较好的1914、1915年,预算数字也仅有部分约束力。而在其他时期,由于政治混乱、财政困难、地方不听命于中央,国家预算更难起到应有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与侵略有全方位的战略考量,除在华北步步进逼外,日本也意图渗透华南地区,扶植亲日反蒋政权削弱南京国民政府。福建事变爆发前,日本对福建的渗透,既是基于日本传统的对闽政策,也意在利用粤桂闽三省的反蒋力量。福建事变爆发后,福建人民政府虽明确表示反蒋,但也与日本和中共协调以求生存。台湾军企图暗中干涉福建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则针锋相对展开行动。日本因素遂成为解决福建事变中各方博弈的...
省治所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一省发展,更与地缘政治发展息息相关。肇端于清季的广西迁省之争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民国元年曾在广西激发了政争,但并未最终解决。张鸣岐主掌广西民政之后,提出省会迁回桂林。此议得到了桂林绅商的大力支持,却遭到了南宁方面极端抵制。都督陆荣廷从最初表面支持,继而暗中指使军官反对,最后直接发电反对迁省。由于地方实力派强力反对,正在筹备帝制的袁世凯遂收回成命。
1937年11月初,华北大部沦陷,沦陷区因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而遭受疾疫侵扰,沦陷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及日军日侨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机关集同仁会、北支诊疗救护队等日本医疗团体之力,并通过操控华北日伪政权,开展以诊疗防疫为主的医疗“宣抚”工作,在华北沦陷区构成了南北覆盖、分区统筹的诊疗防疫网络。全面侵华初期日本在华北沦陷区的医疗“宣抚”活动是侵华日军医疗“宣抚”体系建立和实践的重...
清末民初之际,继承案件审理跟随社会变动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现代性特征。江苏因其独特的地理、经济与人文优势,现代性在民初江苏省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江苏省继承案件审理过程中,民众在诉讼过程中的思想进步、个人在案件审理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基层司法权收归国家等等,都是现代性的体现。这种现代性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国家社会缓慢革新的证明。
民元临时参议院一度积极行使其监督政府财政职权,先是反对政府借款预估督促办理切实预算,继而要求政府提交每月概算,后因概算无法律依据又令政府交议临时预算。其积极的姿态却在审议预算案过程中遭遇困难,八月份概算审议因体例、审查措辞及二读方式等争论只能敷衍了局,四个月临时预算则因审查效率、款项格式以及宽严标准等分歧迁延时日终未议决。主张变幻、经验与制度缺略以及党争等,都是参议院陷入窘境的重要原因,但其审议预...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省制是地方行政区划中一级的行政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国民政府时期的省制始自1925年7月的广东省政府建立,直至1949年结束。这是省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省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省制研究是系统厘清和完整记录民国时期地方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国民政府时期省制的系统整理和研究相对缺乏,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还有待...
民元鼎革,清末新政之举存废不一,然兴学堂之际始设的视学制度得以承续,并在1917年北京复设各省教育厅时渐入正轨,河南教厅为之出台《县视学暂行规程》,开始委任各地县视学以整理基层教育。1918年教育部颁《县视学规程》统一县视学为教厅核委制。1920年李步青执掌河南教厅,为扭转豫省县视学名不副实现状,经教部许可后,改县视学教厅核委制为教厅委任制。在历经一年半时间的委任、调委和招考县视学之后,该场“回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