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史 >>>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世界新闻事业史 新闻思想史 新闻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新闻史相关记录191条 . 查询时间(2.604 秒)
绍兴历史上的报纸与报人     报人  报纸  历史  绍兴       2008/3/10
再过3天就是记者节了。今年11月8日,是中国第五个记者节。关于记者节,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
本文从内外两种因素分析了“文革”期间狂热的“个人崇拜”的新闻宣传出现的原因。外因:受到中华民族“神本思想”、当时国内外环境、毛泽东个人素质、林彪等“权力崇拜”者鼓吹的影响。内因:特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党报党性原则的若干局限。吸取历史教训,提出新时期党性原则要与时俱进,坚持:反映人民的呼声,维护人民的利益;实行政治家办报;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加强舆论监督;遵守宣传纪律,加强新闻道德自律。
《小说月报》终刊之谜     终刊  小说月报       2008/3/10
 《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7月,至1920年底,这一阶段被称作“蝴蝶鸳鸯派时期”,1921年1月出“改革号”,由新文化派接管,这是《小说月报》最简略的刊史,关于它的详细情况可参读茅盾《我的回忆》及日本汉学家,大阪外国语学院教授相浦杲先生(1926—1990年)的《关于(小说月报)的研究》,相浦杲文章对《小说月报》作了“始末性”的考证。
邓小平与《红星报》     红星报  邓小平       2008/3/10
  《红星报》是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邓小平曾主编过《红星报》,这是邓小平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清朝末年云南的报纸     报纸  云南  清朝末年       2008/3/10
  云南省的报纸(本文专指日报),起步于清末,反映出云南报业由旧邸钞范畴过渡到近代日报的过程。本地第一份日报,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创刊的官办《滇南钞报》。
九十年代以来,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报人的社会地位在下降,虽然我们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民间报纸,但就是在官方的报业机构里,报人在社会上的形象也不如以往,这是中国舆论的悲哀。在九十年代以来的官方报业中,极少出现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名记者和名报人,这一点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情况很不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还没有出现大批产生名记者和名报人的社会条件,现在甚至连“报人”这个词也消失了。在相当的意义上可...
  建立和发展出版发行工作是党的一项紧迫任务。1936年8月5日,在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进驻保安不久,毛泽东、杨尚昆便向各部队发出电示:为在国内外扩大红军的影响,拟定出版一部反映万里长征中所历战斗及奇闻轶事、民情风俗的《长征记》,并为该书发电征稿。1939年1月22日,毛泽东又亲自致电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长周扬,将自己办公室秘书李六加、和培元所著的《陕甘宁边区实况录》一书初稿送到周扬处,劳周扬“全权负...
《良友画报》的启示       良友画报       2008/3/10
  两年多前,当年主持过《良友》画报的焉国亮先生(1910—2002)的《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问世,在读书界引发了一场热读,有些人才刚刚觉醒到一本画报也是有历史的;有些人则是刚刚才知道中国过去曾经产生过这么美妙的一家画报。反应迅速的出版界马上动手挖掘《良友》的可利用“剩余价值”。今天,四大本的《良友》选本问世,分别是《良友散文》、《良友随笔》、《良友小说》、《良友人物》。不止于此...
历史的年轮抹去了无数岁月的痕迹,而记载着时代烙印、反映着时代思想的报纸,往往会撩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民国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有四家:上海的《申报》、《民国日报》和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
记忆是经历或见闻的浮雕。刻之愈深,记之愈久;刻之极深,永不忘怀。而深刻,必由于经历或见闻非同一般。
  早在100多年前,一些外国记者就来到中国,用猎犬似的嗅觉感应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向世界报道中国,也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
抗战中的上海新闻界     新闻界  上海  抗战       2008/3/10
《文汇报》《导报》《华美晨报》均是上海“孤岛”时期敢于宣传抗日救国的中文报纸。摄于1938年5月
《新青年》90华诞。正如胡适所说:它是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行程的少数报刊之一。它在抨击两千多年的政教合一的宗法专制社会,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过,新文化运动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新青年》一直毁誉参半。它究竟有哪些建树和阙失,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智慧?
创刊于1926年的《庸报》,在当时的天津刊行的对开大报中仅次于《大公报》和《益世报》而位居第三。从1935年蒋光堂将《庸报》卖给了日本关东军特务土肥原贤二,到其被日本同盟社接管,成为日寇“北支派遣军”的机关报,最后改名为《天津华北新报》,《庸报》一直有着“反动”的传统。为了配合日寇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加强日伪政府的反动统治,《庸报》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它反人民、助侵略的反动面目暴露无...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31日,国民政府电告前线将士,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继续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改重庆为行政院直辖市,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