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 小说相关记录1140条 . 查询时间(0.174 秒)
1929年,在谈论“女性与小说”话题时,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写下了散文名篇《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她认为,女性要写小说,必须要有钱和自己的房间;换句话说,由于社会对于女性做了种种限制,她们不得不成为父权的奴仆,日夜为家庭操劳,在此背景下女性如果要有所成就,必须仰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且有办法摆脱外界...
文体本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钱惟演自称“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小说低微的文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与其说小说是一种文学文体,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
小说如商品,一个好的名称,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1925年,刘恨我在《小说一得》中说:“一篇好小说,无好题目,必定减色不少;有好题目,无好结构,亦然。”小说题名是最先入读者之耳目的,如果题名新颖别致,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就能助益小说的销售。
《远航》(The Voyage Out)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一个商人的女儿瑞秋·温瑞斯坐船来到南美洲殖民地某个虚构的度假胜地时所发生的故事。在船上、在南美洲,她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逐渐摆脱了她在小说开始时所处的蒙昧状态,对广阔的人生有了初步体验。小说的英文标题“The Voyage Out”精妙地把握住了主题:既指一个人初识世界,又指小说所描述的这一群英国人离开英国,离开欧洲——“...
徜徉于戏曲与小说之间     汪曾祺  短篇小说  戏曲       2021/11/22
汪曾祺以小说名世,特别是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从职业角度而言,他一生从事编剧的工作时间更长,从1962年调入北京市京剧团任专职编剧,直至离休从未“改行”。如此看来,写小说只能算作他的“副业”。汪曾祺喜欢这样为自己定位:“我是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曲。”在戏曲和小说之间,他力求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使两副笔墨在更高层次上和境界中得以融合、升华。
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巴别尔是受果戈理的创作影响至大、影响程度最深的作家之一。《骑 兵军》中的经典篇目《两个叫伊万的人》与果戈理的中篇小说《两个伊万吵架的故事》之间存在很多相互 关联的写作方式。从主题内涵、情节模式到人物形象,两部小说之间明显存在着直接或显性互文关系。对 比两个文本间的叙事模式,分析其中的互文关系,可以揭示出巴别尔小说的多重话语内涵,进而深刻认识 巴别尔在 20 世纪俄罗斯文学叙事...
“脱欧文学”这一新兴文学类型集中出现在2016年至今的英国文坛,特别是小说领域。其名称由“英国脱欧”和“文学”两词组合而成,由英国学者克里斯蒂安·肖于2018年首先公开提出。根植于英国历史文化传统,受到2016年英国脱欧事件的触发,“脱欧文学”作品既包括那些直接回应或间接影射英国退出欧盟的文学作品,也包括那些探讨英国脱欧后产生的后续社会文化、经济、种族和世界主义发展问题的小说,其常涉及的文学话题往...
如今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学界新潮流。然而,由于有些概念自身具有滑动性,在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时候,概念框架的缺失、模糊之处需引起重视。文学作品的“音乐性”便是其中一个例子。目前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作品“音乐性”的研究普遍局限于将音乐性简单地与音乐或者音乐特点相提并论,从而忽略了某种音乐类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经历的文化意义的变迁,这些实则也是“音乐性”的构成因素。本文拟以西方小说为例,对西方文学作品的音乐性进...
通过率先建立首个“金庸武侠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以动词为切入点,对金庸小说三部全译文的“武译”进行实证研究,弥补以往武侠小说英译定量研究的缺乏,同时,通过索引词图和动词对译模式来揭示国内外译者们在金庸小说“武译”方面的精华和不足。基于此,创新提出武侠小说翻译的方法,旨在提升武侠小说翻译质量,促进中国武文化的对外传播。
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上,“乡村中国”一直是被不断思考和言说的对象。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多书写国民性改造等主题,呈现出审视国民性、叩问中国历史及探索中国身份与命运的写作姿态。30年代,乡土文学书写呈现两种范式:一种是以沈从文、废名等为代表的京派乡土作家,另一种是以茅盾、叶紫等为代表的左翼乡土作家,出现了赵树理、孙犁等众多优秀乡土作家。50年代,柳青等人聚焦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书写,作品内容多关注中国...
小说研究是当前的国际性课题,但是,小说理论的研究一般以西方的概念为指导,使用诸如摹仿说、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本不关心非西方的小说理论,甚至视不合西方小说理论的创作方法为缺憾。因此,很有必要从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概念性探索,审视其哲学和美学的基础。本文试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从比较的视角关注中西小说的基础性概念问题,从其与哲学的关联之处探索中西小说的美学基础。在将西方小说...
扎西才让的小说有一种空灵感,那种空灵感主要来自于冲淡的语言和迂徐的语调,并且他的大多数小说情节是去戏剧化的,那种去戏剧化也没有导向于日常性,而毋宁说它们普遍具有一种散文诗式的风格。事实上,扎西才让的写作最初主要的体裁确实是散文和诗歌,比如散文集《七扇门》和诗集《大夏河畔》。这几种文类在他那里彼此渗透,交互为用,除了外在形式上的些微差异之外,内在格调与风格上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这种风格的一致性,我认...
《水浒后传》虽然不足以列入一流经典,但在探讨中国小说批评在金圣叹等人影响下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此书无疑具有作为例证的价值。《水浒后传》被作者陈忱用来表达对政治的疏离和不满,书中引入了小说可以表达个人感情的观念,这使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中国妇女文化经历了明末清初以及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这两个时期的发展,在第二个时期,女性可以是读者、评论者甚至作者。女性读者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到《红楼梦》续书时表...
幸得恩师启蒙,笔者结缘裕固族文学将近十年,与裕固族作家苏柯结识也近十年。前不久,笔者喜得苏柯小说集《白房子黑帐篷》。细细读来,沙漠、骆驼、人,白房子、黑帐篷,金马沟、青谷堆,狼毒花艳、驼铃阵阵,悠扬诵经声、朗朗读书声……一个个长镜头缓缓拉近:笔者看到了杀人如麻的马家军、坚强勇敢的西路军战士、善良的裕固族人民,看到了“红女人”珍藏的红军八角帽、耸立入云的西路军纪念塔,甚至也看到了那些痴情男女眼角的泪...
《高城堡里的人》翻译的难点之一就是对文中《易经》内容的回译。这些内容既体现东方文化,又引导情节发展,因此至关重要。回译是翻译研究中的特殊话题,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功能都和普通翻译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复原是回译的最好方法。本文根据翻译菲利普·迪克的科幻代表作《高城堡里的人》的实践,在充分例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回译的方法应该由被翻译文本的文本类型、回译的对象和读者的认知能力来决定。本次实践的回译分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