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学术机构 工学相关记录883条 . 查询时间(1.266 秒)
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前身为1989年设立的海南大学理工学院计算机专科专业和1993年设立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98年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1995年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设立经贸与计算机学部,计算机应用专业划转该学院,1999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998年,原海南大学设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划转该学院,1999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是我国最早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学科之一,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授权点,198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创始人为著名信号处理专家、IEEE终身Fellow、国家八五攀登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振亚教授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著名水声信号处理专家陆佶人教授。学科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信号处理的研究中心之一,长期坚持在国防和民用的多个领域从事前沿信息科技的基础...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创建,可追溯到1923年我国最早设立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电信技术专业。经过历代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科目前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家重点学科。作为东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学科将创建国际一流学科作为近期自身发展的定位,致力于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营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与教学氛围,围绕本学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展开研究;并始终将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专业人才、...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0年经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东南大学建立的国内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开放运行,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的移动通信科研机构。目前实验室主任由IEEE Fellow、国家863计划“十二五”...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的指导(综合)类科技期刊,是农田系统全国唯一的农田建设及耕地保护建设政策发布、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的国家公益宣传平台,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工作,宣传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法规,权威解读政策热点问题,全方位展示各地典型经验和模式,交流学科研究新进展、推广新技术、展示新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成立于1994年,1995年获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为第一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甲级)持证单位,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04号;2002年我中心被农业部推荐并被原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首批规划评价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围绕中国农业大学有机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研发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建设开放式创新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成为中国农业大学重要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打造成我国有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重要的创新研发和产业集群高地。通过研究和开发苏州市有机垃圾智能化就地处理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将苏州市建设成为餐厨垃圾零废弃、生态环境友好的智慧城市和全国...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 “实验室”)于2016年12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实验室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立足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为解决北京及周边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的技术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环境污染过程与机制;农田污染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农田污染防控模...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于2013年6月正式挂牌,实验室主要依托生态学和相关学科,旨在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病虫害,促进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生态控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有机农业优化模式与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征)与气候变化。
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通知》,“十四五”期间新增了农业绿色低碳学科群“1+6”重点实验室(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6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申报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工程系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2个二级学科,还拥有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现有教职员28人,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人;其中长江特聘教授1人、杰出青年基金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在学科建设方面,环境科学和工程系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和理工学学科的优势,形成了以资源与环境污染的机理、过程、治理与修复等内...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简称:深圳IC基地、基地)于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是八个国家级IC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是科技部实施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的载体。深圳IC基地于2002年建设,2003年开始对外服务。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深圳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心设计)(简称:产业中心)是为了基地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经市编制办公室批准成立的财政核拨补助处级法人事业单位...
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以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和健康风险控制与优化为目标,从流域治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污染综合防治、风险管控与优化管理的需求,从“科学-技术-管理”三个层次实施科技研发,开展地表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旨在建成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国家级高水平研究平台,先...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SUSTech Institute of Robotics,SIR)立足深圳,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结合机器人前沿研究成果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汇集多学科高端人才,与国际机器人顶尖研究团队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企业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催生能够形成新产业的前沿技术,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源头创新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以下简称:深港微电子学院)是在习总书记做出“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重要指示的背景下,南方科技大学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关于支持有关高校试办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以及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相关精神,基于创新的办学理念和机制而创建的。学院于2019年1月获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建有一流的科研平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