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人物 中医学与中药学相关记录183条 . 查询时间(1.901 秒)
杭太俊,男,1963年1月生,药物分析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利用现代药物分析技术手段进行:药物质量分析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研究和体内药物分析研究。在中药质量标准评价与控制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随行“指纹对照品对照法”质量分析评价与控制的技术思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比较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完成了丹参及苦参碱等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积累了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经...
徐志伟,男,1954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74-1977,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学习;1977-1987,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助教;1982-1985,广州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7-1989,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进修;1989-1997,历任...
苗明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中药与药理的教学、科研与中药新药研究。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南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工作,在河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药学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工作,先后主编出版动物模型相关学术专著3部,新建立10余种医学研究动物模型。现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经贴。
艾措千,男,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12月至1982年1月,在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院长;1982年1月至1985年7月,在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院党委书记;1985年7月至1990年8月,青海省海南州卫生局,局长;1990年8月至2002年1月,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1998年7月至今,青海省藏医院院长、青海藏...
肖小河,男,1963年8月生,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从事中药科研工作22年。主要从事中药品质药性评价与新药开发研究工作。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
李大鹏,男,57岁,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复旦大学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研究室主任。1995年受浙江中医药大学委派(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领衔创办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工程师、研究员等职。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已三十余年。多年来先后主持11项(次)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课题),成功研发新药5个,在研3个。获得中、美、日、欧(共体)、俄...
汪逢春(图)     中医学  泊庐医案       2012/7/13
汪逢春(1884-1949年),原名朝甲,字凤椿,悬壶北京时改用“逢春”,江苏吴县人,为当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1938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1942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别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省曲阜县人。北平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孔伯华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决心专攻医学,志在济人。16岁时,移居易州,从学于蔡秋堂、梁纯仁。1908年在易州行医。1910年受京师之邀至京,在外城官医院任职。1917-1918年两次在缙绥及廊坊一带参加防疫工作。此后辞官悬壶,名噪京师。 1930年,与萧龙友合力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并任院长。解放后...
萧龙友(1870-1960年),名方骏,号“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北平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萧氏自幼诵习诗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史、哲基础。后入成都书院学习,得以涉猎中医书籍。1892年,萧龙友同陈蕴生用中草药救治川中霍乱,疗效很好,声誉雀起。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后被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知县。1914年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
丁福保(1874-1952年)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季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1918年就编有《历代医学书目提要》,后又与人合编《四库总录医药编》,兼收中外医学书籍。
清代医家朱沛文(图)     医家  中医学       2012/7/13
朱沛文,清代医家(19世纪中叶)。字少廉、又字绍溪。广东南海(今佛山)县人。为我国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的代表人物。撰有《华洋脏腑图像合纂》。朱沛文治学强调读书与临证相结合。主张读书以“培其根底” 临证以.增其阅历”.提出学医要“溯医源、参证候、.习方药、研脉法”.故朱氏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且勇于改新.倡中西汇通。
王孟英(1808-1868年),,名士雄,孟英是他的字。又字篯龙。清代著名医家,又号梦隐,别号半痴山人,父皆业医。王氏“有夙慧,书一览即领解,十岁知三觉五服之别,受知于王琴泉、王继周、金匏庵、谢玉田、孙铁崖、谢金堂,目为不凡。深得医学爱好者徐政杰赏识。”王孟英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他的著作里创造了很多理论新见解和突出的治案,比如王氏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治湿热蕴伏而成霍乱,兼能行食...
吴鞠通(1758-1836年),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塘,字配珩,鞠通乃其号。江苏淮阴人。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清代山阳医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清朝名医吴谦(图)     清朝  医宗金鉴       2012/7/13
吴谦(约1689-1848年),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奉旨编修大型综合性医书《医宗金鉴》。吴谦为人谦和,恭谨守礼,因而深得内廷的赏识,又以其医术高超,名著一时,与喻昌、张璐合称清初三大名医。
王维德(1659-?)字洪绪,一字林洪,号林屋散人,一号定定子,人尊称林屋先生,清•吴县洞庭西山人。曾祖若谷留心疡科,治痈疽反对凭经分治,主张论阴阳,辨虚实,并以效方笔之于书,作为传家之宝,自此世为疡医。维德自幼既承家学,通晓内、外、妇、儿各科,尤擅疡医,为吴门外科全生派的创世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