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激光物理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人物 激光物理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2.702 秒)
陈鹭剑,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分布反馈激光介质液晶激光介质光学传感器随机激光现象。主讲课程: 光电显示;有机光电子材料(研究生课);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生课)。指导研究生: 2010:硕士生:高丰誉。学术兼职: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2010-2012。
王宝瑞,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场的激光测试技术及应用CFD数值方法研究流动与火焰的相互作用。
张杰,男,主要从事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1958年生于山西太原,河北邢州人。1985年2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在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做博士后研究(洪堡学者);1991年1月至1999年1月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任研究员;1999年9月至1999年12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范滇元,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的研制及运行近30年。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先后研制成功激光功率为百亿瓦、千亿瓦和万亿瓦的高功率系列钕玻璃激光系统,为建立和发展我国高功率激光事业作出了贡献。
徐剑秋,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中红外固体激光、光纤激光器等。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97, William D. Phillips, for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o cool and trap atoms with laser light.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97, Claude Cohen-Tannoudji, for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o cool and trap atoms with laser light.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97, Steven Chu, for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o cool and trap atoms with laser light.
严海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在激光与气流介质相互作用的领域的主要工作包括有(1)气体流动激光器中的非平衡流和混合非平衡流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2)碰撞传能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3)分子法和原子法激光同位素分离中的物理化学气体动力学研究;用于气流流场检测的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法的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实验研究;带有能量沉积的气流介质的热效应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徐信业,男,1964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量子光学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性原子激光冷却与捕获方面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多项创新的成果。
王祖赓,男,1939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院长,主要社会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光学学报编委、量子电子学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长期从事光学、激光物理学、激光光谱学量子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谢芳森,教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师范大学光学专业、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科研的主要方向为激光物理学、量子光学和介观物理,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附加克尔介质原子与强激发场相互作用量子特性的研究”已于2001年完成,“多粒子体系纠缠特性的研究”将于2005年结题,作为主要成员还参加完成二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江西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二项;主持完成江西师范大学校...
林尊琪,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1942年生于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师。从事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和X光激光研究等。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海光教授,厦门大学物理系光电子学教研室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国际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国际SPIE,中国物理学会,光学学会,地震学会,液晶学会会员。周海光同志在国际及国内发表60多篇论文,近几年曾获清源奖、华为奖、厦门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福建省计算机多媒体物理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
张向苏教授,1950年12月出生,籍贯:陕西省富平县,民盟盟员,厦门大学物理系付研究员,国际SPIE会员。197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主要从事光全息显示技术及防伪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负责及承担博士后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省科委研究项目、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等7项。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文近30篇,获国家专利6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