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国际动态 动物生理学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2.447 秒)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大多数的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着不同的性别。动物一出生,性别就已经确定。然而,有些动物却不是这种情况,它们的性别可以改变,它们生命的前一部分是一种性别,之后,变成另一种性别,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序列性雌雄同体。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几名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发现,生活在大海深处的乌贼也有性行为。荷兰科学家对10种生活在300米—1000米深的海中头足类软体动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研究小组组长汉克·扬·霍维恩和他的同事表示,为了繁殖后代,一些雄性头足类软体动物会在繁殖过程中会将雌性的身体切开一个小口,以便使精液植入雌性体内。乌贼就属于这类动物,他们居然也有性行为。此外,令科学们感到惊呀的是,乌...
方舟子:鳄鱼为何流眼泪     鳄鱼  眼泪       2008/10/23
古代西方传说鳄鱼在吃人时会流泪哭泣,因此有了“鳄鱼的眼泪”这个谚语。对此的描述最早见于英国学者、神学家亚历山大·尼卡姆写于大约1180年的博物学著作《物性论》和方济会修道士巴塞洛缪斯写于1225年的百科全书《事物本性》。一百多年后,1356年左右出了一本讲述东方见闻的《曼德维尔游记》,以亲身经历叙述鳄鱼边吃人边哭泣,这本书风靡一时,使得这个传说广为人知。1563年,英国约克及坎特伯雷的主教埃德曼·...
据每日科学网站2008年10月14日报道,科学家们再度证实“处女鲨鱼”产子的事实,再次指出雌性鲨鱼能进行无性繁殖,科学家认为许多雌性鲨鱼有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10月10日报道,研究报告指出,科研人员利用从鸡爪中所抽取的胶原蛋白来喂食患有高血压的老鼠。他们发现,与另一组饮用过生理盐水的老鼠相比,这些服食了胶原蛋白的老鼠的血压水平在8个小时后就已经降低了不少。之后,科研人员仍然继续让这些老鼠服食胶原蛋白。四个星期以后,它们的血压水平显著地降低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说,鉴于野猪扰民情况时有发生,英国正在尝试给野猪注射避孕药物以控制其数量膨胀。 报道援引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有关人士的话说,靠近野猪群活动地带的民众经常报告有野猪毁坏农作物、传播疾病、袭击其他家养动物甚至人类。更令人烦恼的是,野猪怀孕一次最多可生出15个幼崽,造成近年来英国一些地区野猪数量不断膨胀。例如,肯特郡野猪数量最多,据估计共有200头左右。 ...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对鸟类寻求配偶产生影响了,最终可能会对鸟类的生殖繁衍带来威胁。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家迪·利昂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近日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主要研究了多氯联苯等化学物质对鸟类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氯联苯会影响鸟类的发声系统。因为鸟类主要是靠声音来吸引异性进行交配的, 这个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到鸟类的生殖繁衍...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鹿儿岛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成功地使一只移植了猪肾脏的狒狒生存了83天,刷新了异种动物间器官移植成活的最高纪录。 据介绍,由猪向狒狒在异种动物之间进行器官移植,要比同物种之间进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更为强烈。这是因为除了要克服狒狒体内的免疫细胞——T细胞对移植脏器的攻击,即通常意义上的排斥反应,还要避免存在于猪的器官中,而狒狒不具备的抗原体所引起的“超急...
动物嗅觉有助分辨癌症     波兰科学院    嗅觉  癌细胞       2006/3/24
科学时报2006年3月24日报道 新近出版的《癌症综合治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狗是否可以诊断乳腺癌与肺癌》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作者是波兰科学院教授塔德乌什·耶杰尔斯基。狗具有灵敏的嗅觉,它们可以在废墟中寻找弥留的生命,在复杂的环境中追查疑犯的踪迹。按照耶杰尔斯基的研究,癌细胞会释放出有别于健康细胞的气味分子,狗的嗅觉可以将它们分辨出来。
北京晚报2006年3月17日讯 我们已经知道,蝙蝠、鲸类、海豚以及一些鼠类能够利用超声波来互相交流及进行声波定位。如今科学家们发现,生长在我国东部山区的一种青蛙也能够感知超声波。这一科研成果3月1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006年3月16日,国际著名期刊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名为《蛙进化超声通讯》的文章,证实凹耳湍蛙是第一个能够像蝙蝠那样利用人类听不见的超高频声音通讯的非哺乳动物物种。由中美科学家共同完成的这篇文章指出,凹耳湍蛙具有超声通讯的能力,这是关于动物声通讯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新发现。
新华社巴黎2006年3月11日电 小熊猫的爪骨有一部分凸起成趾状,可作为第六个脚趾辅助抓握东西,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个第六趾在进化史上曾帮助小熊猫的祖先“安身立命”。
据巴黎媒体2005年1月5日报道,法国动物学家认为,有很多动物躲过了2004年12月26日席卷印度洋沿岸的海啸,这主要归功于它们远比人类发达的听觉。专家认为,动物死里逃生不大可能是由于所谓的第六感,而是因为它们的听觉或某种感官更灵敏。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04年12月6日报道,美国全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向实验室中的猕猴播放在野外录到的其他猕猴的叫声和喊声,同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猕猴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在听到同伴的声音后,猕猴大脑中视觉处理区域的活动迅速加剧。
新华网北京2004年11月14日电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介绍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对动物第六感的机理获得了新发现。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老鼠进行的多项动物实验证实,老鼠是借助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名为“主要异质兼容复合体分子(MHC)”对同类动物进行基因鉴别,获得第六感的。科学家说,他们发现MHC分子不仅在免疫系统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神经系统中也有重要作用。他们将进一步就此展开研究,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