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国际动态 有机化学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3.173 秒)
科技日报2006年7月19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日前刊登的有关研究论文指出,从开发替代燃料的生产效率和环保方面来看,用大豆制备生物柴油比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更为有效。不过,文章仍呼吁科学家加紧研发对环境有益的、不与人类争口粮的、更清洁的替代燃料。
据新华社伦敦6月15日电 两名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在50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二氧化碳能可以变成玻璃状的固体。
2006年5月28日至6月25日,应山东大学及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邀请,著名金属有机化学家、德国Darmstad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化学系的Hans-Friedrich Klein教授作为山东大学流动岗位特聘教授,为化学院师生作了金属有机化学系列学术讲座。
2006年4月6日,泰王国朱拉蓬公主殿下访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6年3月30日,应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俄罗斯乌拉尔技术大学有机合成技术实验室主任巴库勒夫·瓦西里耶·阿勒什维奇教授来本室进行学术访问,并在第六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 TOSLab 在1,2,3噻二唑和1,2,3—三唑及其它杂环化合物的研究成果介绍”的学术报告。
2006年3月13日,印度科技代表团1行7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张永涛先生带领下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到访的专家有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SIR)国际事务部主任Rajendra Prasad博士,国家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室主任Mukund Keshao Gurjar博士和国家药物研究所毒理学研究室主任Sudhir Srivastava博士等。
应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鑫复教授邀请,美国哈佛大学田元博士后研究员2006年1月12日来兰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作题目为:“天然生物碱Haplophytine的全合成研究”的学术报告。
应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小平教授邀请,Dr.Zhengqiang Wang(Center for Drug Design,University of Minnesota)将于2006年1月5日来兰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作题目为:“Towards the synthesis of alkaloid natural products”的学术报告。
2005年10月27日,同南开大学素有友好关系的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校长Paul Mengal率该校化学院教授5人来南开大学访问。侯自新校长会见了来宾。双方首先就南开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同该校开展的语言培训以及与南开大学泰达学院正在商谈的“4+1”本硕连读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随后,代表团主要就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领域一些问题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有关教授进行了交流,希望今后能够展开科研合作。下午,代表团...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2005年7月2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聘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龚兵教授为客座教授,该公司董事长索继栓亲自向龚兵教授颁发了聘书,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龚兵教授的合作,共同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项目合作。
中国纺织网2005年7月13日讯 德国耶拿大学德研究人员用一种新型面料制成的米色T恤是银色的色调,该T恤衫是由一种含有金属银的新型纤维和纳米复合抗菌材料构成的。研究人员把银加入纤维不是为了改变其颜色,而是要给这种面料赋予医药作用。
应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鹏飞教授邀请,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王炳和教授来兰州大学访问。2005年6月9日下午兰州大学李发伸校长会见了王炳和教授,就联合培养研究生、互派学者、科研合作等方面内容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初步意向。王教授则提议以汉语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文化旅游等有效途径,增进美国师生对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了解,并逐步促成双方有意义的合作项目。
中国科技大学齐飞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美、德科学家合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的碳氢化合物氧化过程的重要中间体——烯醇,这一成果发表在2005年5月1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以前的研究都没有涉及到烯醇类物质,最新的实验结果将修正已有的碳氢化合物氧化模型,为燃料电池及超临界水中不完全氧化过程的模拟及燃烧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策略。
慧聪网2005年5月10日讯 日前,一种新一代纳米二氧化钛等离子体放电催化臭氧发生器已申请国家专利。新一代臭氧发生器采用特殊技术,将纳米二氧化钛负载于传统的微放电型臭氧发生器的介质上,纳米二氧化钛在强电场和等离子体放电的催化作用下,可以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又由于二氧化钛的介电系数远大于玻璃、陶瓷等介质,因而在玻璃、陶瓷等介质上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后,臭氧发生器的电容将有所增大,在同样条件下臭氧的...
科技日报2004年10月8日讯 蛋白质是包括人类在内各种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然而,科学家关于蛋白质如何“诞生”的研究成果很多,迄今至少有5次诺贝尔奖授予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但关于蛋白质如何“死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