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性科学 >>> 性生物学 性生理学 性心理学 性医学 性社会学 性伦理学 性教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性科学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2.585 秒)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教授李太生与心内科曾勇等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较健康人群更易发生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意味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更容易发生如高血压、脑梗塞或脑出血等严重威胁病人存活的血管疾病。但使用特定的鸡尾酒疗法方案可以改善、预防或延缓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2月最新出版的国际知名刊物《艾滋病杂志》上。
纽约国际抗艾滋病疫苗中心正在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 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但是,同性恋却与艾滋病密切相关。这种密切相关体现为,同性恋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区,相当于这一领域的盲区。
2010年1月7日,体现当前中国艾滋病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科学术体系专著《艾滋病学》面市,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该书系统地反映了发现艾滋病以来,全球在基础研究、临床治疗、预防控制、社会学及法律、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现状与进展。
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2010年1月5日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挂牌成立,此标志着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十二月三十一日透露: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目前开始进入临床试验第二阶段。
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卫生部11月30日公布了中国艾滋病疫情现状,指出同性间传播上升速度明显,是值得注意的新情况。
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型艾滋病粘膜疫苗有了新进展。项目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教授今日(2009年11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进行实验的第二批30—40只恒河猴已经筛选完备。如果猴子试验进展顺利,试验结果令人满意,我们将立刻开展人体临床研究的准备。”
在2009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发布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进展和相关科研情况。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和科技攻关所取得的成果丰富了艾滋病的治疗手段,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艾滋病治疗途径。
记者从日前由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共同主办的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在中国已执行和正在执行的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达276个,涉及40多个主要的多边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基金会等,项目经费累计约为35.8亿元人民币。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以爱之名——2009年中国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所征集的优秀作品在会议期间同期展出,大赛主题为“以爱之...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近日举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技术专题讲座。大理州中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成果得到与会人员的称赞。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严重危害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艾滋病疫苗研发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
探索中医治疗艾滋病的途径      中医  艾滋病       2009/7/22
 在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东北城区的“穆欣比利”国立医院,有一个医疗专家小组,他们运用中医疗法探索诊治艾滋病的途径,并提供其他医疗服务,成为坦桑医疗界和普通百姓了解中医药的窗口。
国家科技重大传染病专项“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研究”7月11日在京启动。课题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说,到2010年底,有望形成中医药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综合治疗方案,明确中医药对免疫重建的疗效,提示其作用机理。
5月23日,艾滋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创新性艾滋病疫苗的前期研究”在吉林大学启动,并同时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于25日结束。该项目主要由吉林大学、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以及清华大学五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吉林大学为课题责任单位。
中国首次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3月21日在广西南宁宣布正式启动,研究人员希望在此前基础上继续招募志愿者开展新的临床实验,以进一步检验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支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有效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