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 平台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2024年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构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利用与种质创新的平台,并鉴定了关键的耐盐与抗稻瘟病基因,为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选择的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2024年5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发表。
竹类植物是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的总称,与水稻、小麦、大麦和燕麦同属于禾本科BOP分支,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2013年以来,毛竹和芸香竹的基因组草图,以及麻竹参考基因组相继完成。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的论文发布了11个代表各主要分支和倍性的竹类植物参考基因组(Ma et al., 2024)。至此发布的竹类植物基因组...
2024年3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南繁研究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发布了面向育种数据处理全流程的智慧育种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包括育种数据管理和分析、大模型大算力优化加速、人工智能算法预测亲本及优良品种的育种全流程整合,其数据容量、运行速度以及数据安全措施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成为革新生物育种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球23家单位的育种家使用该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期刊《...
2023年9月5日,国家级北方水稻重大科研平台——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正式落成,将着力解决我国北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重大科技和产业问题,提高北方水稻综合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水稻种业创新和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联合相关单位研发打造的“全农码”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全农码”,可以为涉农领域各要素赋予数字身份,连接“地、人、物、财、事”,助力农业农村数字化。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汪鹏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稻米iAs检测新方法(图1),利用天然微生物传感器E. coliAW3110 (pBB-ArarsR-mCherry) 结合淀粉酶水解提取砷形态,实现稻米中iAs的高通量和定量检测。本研究将该生物传感器制成了操作便捷的试剂盒,包括酶标板、α淀粉酶,以及生物传感器细菌冻干粉。生物传感器被制成冻干粉可以提高该方法的使用范围、延长保质期、简化操...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恩华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 = 14.9)发表了题为“TPIA2: an updated tea plant information archive for Camellia genomic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是团队在前期系统解析茶树基因组(Wei et al., 2018, PNAS; Xia ...
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普诺·白玛丹增和国际林业研究中心-世界农用林业中心(CIFOR-ICRAF)首席科学家Fergus Sinclair先生为云南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山地农业联合实验室”(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山地农业联合实验室’)”揭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CIFOR-ICRAF双方4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该实验室于2023年6月30日获得...
202年5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利用无人机遥感和图像处理技术,首次对陆地棉种质资源材料田间时序株高实现高通量测量,同时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分子实验初步解析了陆地棉株高形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作物生长发育动态追踪、田间表型高通量鉴定以及智能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
202年1月31日,国产高影响力期刊《iMeta》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MBPD: A multiple bacterial pathogen detection pipeline for One Health practices》。该研究针对威胁全球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的生物污染物——致病菌,建立了当前最为全面的动物、植物、人畜共患病致...
撒网、打捞、称重、包装……2022年11月4日,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内,海南省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1号”起网第一批渔获。经过7个月的深海养殖,此次共收获约75万斤军曹鱼。
为推进国家银耳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化规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国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18-1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工程所联合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在古田举办“国家银耳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培训班,工程所、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企业家、合作社及农场主等4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
2022年11月4日,作为海南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乐东龙栖湾海洋牧场“普盛海洋牧场1号”起网收获了第一批渔获。“这次收获的主要是军曹鱼,有几十万斤,需要打捞好几天。”龙栖湾海洋牧场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落实科技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开展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21年度自评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保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质量建设,中国林科院充分发挥院所两级单位法人主体作用和协同联动管理体系优势,于2022年10月25日在学术报告厅西厅组织召开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21年度自评估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