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Geoscience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031 秒)
大气二氧化碳(CO2)在千年尺度寒冷时期(又称冰阶期)的变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增加、保持不变,甚至降低等多个变化趋势。大量研究认为,大气CO2变化主要受控于南大洋通风(即大气和海洋内部之间气体成分的交换)对深海存储碳量的调节。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南半球西风增强或向极地的摆动可以提升南大洋对深海的通风状况,促进深海碳向大气的释放,从而导致冰阶期大气CO2的增加。然而,南大洋通风的变化无法解释...
2023年10月3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揭示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副研究员张旭博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张锦昌和院士林间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外,《自然·地球科学》同步发表该成果的研究简...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如何产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如何产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恰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立十二周年,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创刊之际,18个国家64个研究机构的学者(11位院士,1位诺奖获得者)合作发表了题为“Climate cha...
2023年2月7日,Geology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扬副教授与合作者完成的题为“Transient tin mineralization from cooling of magmatic fluids in a long-lived system”的研究成果;2月8日,Nature Geoscience刊出李扬副教授与合作者题为“Quartz for all time”的邀请论文...
作为巨大的碳储库,海洋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二氧化碳(CO2)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极冰心记录了千-百年尺度大气CO2波动,但是这些波动具体是受哪些海洋过程调控呢?这一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为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大气CO2 变化,我们亟需深入理解全球碳和营养物质循环及其与温盐环流的耦合机制,这也是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机制的一个重要渠道。
气候突变幅度大、速度快、影响广,未来趋势难以预估,因而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来自陆地、海洋和冰芯的大量记录表明,最近80万年地球气候经历了千年尺度快速变化,其振幅与冰期旋回有关。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全球冰期旋回变幅较小且周期较短,而气候快速变化与冰期旋回的关系尚不清楚。由于缺乏更新世长尺度高分辨率的大陆和海洋记录,制约了对千年气候变化演化特征和动力学的深入理解。
在近期出版的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两位会员的成果,他们分别是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刘锦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宇副研究员。文章就其发现的地球内部超离子态矿物相进行了报道。
气候预测需要对温室气体的自然和人为排放量进行全面而可靠的评估。内陆水体是大气甲烷(CH4)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强效温室气体在全球江河排放估算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高海拔冰冻圈地区的直接测量,并鲜少考虑CH4冒泡通量的贡献。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课题组跨流域、跨季节探究了青藏高原江河CH4排放机制,首次量化了青藏高原江河CH4排放量并探讨其全球重要性。该研究以“Significan...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养分元素,在气候变化和CO2浓度上升的背景下,氮、磷养分的供给不足限制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及其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成为制约未来陆地碳汇的重要因素。然而,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空间格局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ob Jackson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氮、磷限制评估的理论框架并量化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的...
地幔对流是驱动地球各种动力学行为的引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几乎所有大尺度的构造和地质活动(Davies,1999)。地幔对流也会对岩石圈施加垂向的应力,使地表产生起伏,这一起伏称为动力地形。地表地形主要受均衡地形——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及密度横向不均匀导致的地形——所控制,但动力地形是窥探深部地幔动力学的重要窗口。学者通常用两种方式来约束它的空间分布和振幅。一种是通过从观测地形中去除沉积物、地壳厚度等岩...
2019年4月15日,《自然》杂志子刊物、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裴顺平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美国莱斯大学钮凤林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Seismic velocity reduction and accelerated recovery due to earthquakes on the Longmenshan ...
近日,我校李曙光院士团队新引进的“青年千人”王水炯教授和合作者在地球科学国际顶尖刊物《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Methanogenesis sustained by sulfide weathering during 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的学术论文,在探索全球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期间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应英国皇家气象学会旗下刊物Geoscience Data Journal主编Linden Ashcroft邀请,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徐利强老师担任该刊的Associate Editor,成为编委团队中的副主编。英国皇家气象学会(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成立于1850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气象学会之一。Geoscience Data Journal是该学...
2018年8月20日,国际著名地学杂志《Nature Geoscience》以“Rapid transition from continental breakup to igneous oceanic cru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在线发表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IODP)367/368航次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