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增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产增殖学相关记录190条 . 查询时间(2.577 秒)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葛建龙等研究发明的“海蜇育苗用控温循环水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201811395135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蜇育苗用控温循环水系统,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控温装置、阻拦装置、排水系统和进水系统。本发明系统实现了海蜇育苗用控温循环水,保障了育苗水体水温稳定,并可有效地降低海蜇苗种损伤率,为夏季高温季节实现海蜇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有...
2020年11月11日,2020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范蠡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审查和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会审定,第五届范蠡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获奖成果26项。其中,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领衔完成的“凡纳滨对虾‘育繁推’种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成果荣获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继隆等人完成的“鲑科鱼类繁殖行为观察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专利号:ZL201711296256.1.本发明专利涉及鱼类繁殖行为学领域,应用于为鲑科鱼类繁殖行为学研究。鱼类繁殖行为观察装置实验腔的底部铺设有四种底质,四种底质将实验腔平均分为四个模拟生态区域,实验腔的内环外壁与外环内壁分别设有多个水下摄像机,多个水下摄像机共同作用下能够观察到实验腔的全貌,射频标记检测系统用于...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常玉梅等人完成的“鉴定绥芬河三块鱼不同洄游群体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710839074.8。该方法设计了用于鉴定三块鱼的微卫星引物,该引物能够准确地鉴定金滩头三块鱼、黑滩头三块鱼或二者的杂交种。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谷伟等人完成的“一种提高虹鳟伪雄鱼精子利用率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610891101.1。该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提高雄鱼精子利用率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处理虹鳟伪雄鱼精子后精子激活率低,鱼卵受精率和发眼率低的问题。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增加了有机化合物的使用,考虑到了精液电解质浓度的缓冲,提升精液的pH值为精子存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徐革锋等人完成的“乌苏里白鲑苗种规模化繁育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921354837.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乌苏里白鲑苗种繁育的乌苏里白鲑苗种规模化繁育系统。该乌苏里白鲑苗种规模化繁育系统是由一组并列设置的繁育、培养系统组成。其中繁育、培养系统包括浮球式生物过滤器、增氧曝气分离器、育苗繁育器和育苗培养器。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鱼类孵化过程中去除死卵的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9 2 2426428.3。发明人为朱祥云、魏开金、段川等。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伟继研究员主编的专著《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生态安全》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专著是2015年我国启动的最后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重点支持项目“近海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补充过程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金显仕)”的研究成果之一。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金显仕研究员主编的专著《渤海渔业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及资源效应》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是2015年我国启动的最后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重点支持项目“近海环境变化对渔业种群补充过程的影响及其资源效应”的研究成果之一。
2020年9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大庆研究员主持的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重要淡水鱼类产卵场修复机理及技术研究”通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验收。会议由水科院学科与平台处许玉艳主持。验收专家组由来自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的5位专家组成,常剑波教授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霍堂斌等人完成的“一种野生鱼卵分离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710203651.4。本发明专利针对,野外调查过程中,集苗桶(箱)中收集的鱼卵多夹杂在草根、杂物中,鱼卵分离困难的问题。发明一种用于野外调查使用的野生鱼卵分离和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本发明鱼卵分离器主体为长方形箱体结构,共分5个箱室,箱室之间相通,每个箱室配一转轴1,转轴上配三排三向...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生态研究室李新辉研究员团队申报的“珠江鱼类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2020年度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该成果在珠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生态修复研究工作,建立了渔业资源定量调查与评估技术,构建了珠江流域渔业资源监测预报网络,首创珠江仔鱼生态信息库,查明了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现状,阐明了渔业资源演变趋势及补充机制,揭示了江河鱼类资源与饵料生物关系机理,集...
目前,由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赵建、陈昆慈、朱新平、罗青发明的“一种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6 1 1195347.1。在杂交鳢苗种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催产方法和剂量对杂交鳢的产卵率、受精率都有较大影响,且雄性亲鱼可多次催产多次交配,从而提高了雄鱼的利用效率。研究团队经过多次催产试验对比,总结出了一套可以显著提高产卵率、受精率的催产方法,并...
2020年8月27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克氏原螯虾家系登记管理系统V1.0”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为2020SR0996263。该系统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一款针对克氏原螯虾家系的登记管理系统;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和繁殖学特性,免除了复杂的手工参数设定,特色化的“一键式”操作,大大节约了使用时间;在克氏原螯虾家系的性状记录中,支持文字和图片记录...
2020年8月27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增殖放流鱼类标记查询管理系统V1.0”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为2020SR0996273。鱼类标记技术是一种鱼类的监测技术,用于区分目标群体和自然群体。一般标记体积较小,因此多用代码来表示标记内容。丰富的内容浓缩为一行代码,减少了对鱼类的刺激,但增加了代码识别的难度。基于此,长江所开发了“增殖放流鱼类标记查询管理系统V...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