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免疫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免疫学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1.779 秒)
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ty)和对致病因子(effector)的识别(E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这两个层面上的识别都可以激活下游的抗病基因,而这些基因的激活很多是通过蛋白磷酸化修饰实现的。
2017年6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董欣年教授作为“植生生态所系列讲座报告”特邀嘉宾访问植生生态所。所长韩斌院士,党委书记郭金华研究员,副所长王成树研究员、龚继明研究员,所长助理王佳伟研究员,陈晓亚院士,林鸿宣院士等200余人参加了上午的报告会。韩斌院士首先对董欣年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她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获得的荣誉。董欣年教授做了题为“Precision in...
2017年2月28日,植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ew Phytologist》(5年影响因子7.554)在线发表了我校作物疫病研究团队的又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Distinct regions of the Phytophthora essential effector Avh238 determine its function in cell death activation and...
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11月3日在此间发布,2015年11月2日,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该校明瑞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菠萝基因组与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的演化”。该项研究在全世界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的基础上,首次阐明了菠萝中的景天酸光合作用基因是通过改变调控序列演化而来,并且受昼夜节律基因的调控,从而找到景天酸代谢植物的“光合开关”。这是国内破译的首个热带植物基因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发现,微丝结合蛋白Villin2(VLN2)通过调节微丝的动态变化,会影响细胞膨大、生长素极性运输以及水稻的生长发育。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植物细胞》杂志。该所博士吴盛阳为论文第一作者,教授万建民为论文通讯作者。 微丝是一种细胞骨架,它通过动态变化调节众多细胞过程。研究表明,微丝会参与到细胞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囊泡和细胞器运动以及细胞生长等过程。...
植物通过细胞表面免疫受体识别来自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激活天然免疫;而病原微生物通过向植物细胞分泌效应蛋白,这些蛋白往往通过翻译后修饰宿主蛋白,抑制天然免疫反应;植物通过进化,利用动植物中保守的、定位于胞质的NLR类型的免疫受体识别效应蛋白,重新激活免疫反应。研究胞内免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效应蛋白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进化关系,还能为研究动物天然免疫机理提供线索。
病原细菌在侵染植物时需要分泌一系列效应蛋白到宿主细胞内,通过作用于特定靶点,改变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利于细菌的入侵或定殖。研究效应蛋白的作用机理不仅使我们认识病原细菌如何完成致病这一复杂生物学过程,还能帮助我们认识植物生物学本身的内在机制。
WRKY家族是一个转录调控因子大家族,在拟南芥中拥有74个成员。WRKY家族各成员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耐逆抗病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AtWRKY53是拟南芥WRKY基因家族第III组成员。目前已有报道指出AtWRKY53在调控植物衰老和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干旱是限制农作物增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尽管如此,植物对干旱耐受性的潜在分子机制却仍不清楚。
为推动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学术交流,2015年7月8-10日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陈乐天教授邀请了国际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日本理化研究所植物免疫研究中心主任、东京大学教授Ken Shirasu博士来我校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并在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Shirasu教授近10年时间,在寄生性...
植物利用多个层次的抗病反应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包括表面受体激活的抗性(PTI)和胞内免疫受体激活的抗性(ETI)。内吞作用可将表面受体运输到胞内进行降解和循环利用,在PTI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是植物主要的内吞方式,然而植物如何调控内吞作用以及内吞如何参与先天免疫反应并不清楚。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014年度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名单,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榜上有名。到目前为止,水稻所已有2名浙江省特级专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对柑桔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310195394.6)。
2012年6月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柴继杰教授研究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周俭民研究组和郑州大学常俊标研究组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题为 Chitin-Induced Dimerization Activates a Plant Immune Receptor(几丁质诱导的二聚化激活了一个植物免疫受体)的学术论文,阐明了植物先天免疫受体蛋白AtCERK1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和参与信...
近日,我院卵菌病害课题组在国际植物学顶级刊物《The Plant Cell》(五年期影响因子10.65)最新一期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关于大豆疫霉菌毒性蛋白大规模功能解析的重要文章《Transcriptional Programming and Functional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Phytophthora sojae RXLR Effector Repertoi...
2010年8月16-17日,应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盐渍土生态与改良学科组长梁正伟研究员的邀请,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姜昌杰博士来我所访问和学术交流。 在所期间,姜昌杰博士参观了学科组展板和土壤生态与植物分子实验室。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做了题为“水稻诱导抗病性的分子机理及其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其研究成果多次在PNAS、Nature Cell Biol.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