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无机化学工程 >>> 酸碱盐工程技术 硅酸盐工程技术 放射化工 化肥工程技术 化学冶金 无机化学工程其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18条 . 查询时间(0.373 秒)
诊疗纳米医学(Theranostic nanomedicine)是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这种以多功能纳米诊疗剂构建的集医学诊断和原位治疗于一体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基于稀土化合物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UCNPs)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纳米诊疗剂,具有近红外光激发、上转换发光(UCL)成像、磁共振成像(M...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剑林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介孔基复合材料多组分催化剂关于协同催化机制的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施剑林研究员撰写的相关综述论文On the synergetic catalytic effect in heterogeneous nanocomposite catalysts在高影响力学术《化学评论》(C...
2013年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Metallic and other inorganic coating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diffusivity of thermally sprayed ceramic coatings by laser flash method(ISO 13826)国际标准,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发布由中国负责制定的涂层领域...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该所科技人员立足自主研发,在掌握直径2英寸、3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之后,2月4日,成功生长出直径4英寸4H晶型碳化硅单晶,这标志着我国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据介绍,碳化硅单晶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场强大,热导率高等诸多特点,主要用于制作高亮度LED、二极管、MOSFET等器件。在绿色照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立足自主研发,在掌握直径50.8mm(2英寸)、76.2mm(3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之后,近日成功生长出直径100mm(4英寸)4H晶型碳化硅单晶。碳化硅单晶正朝着大尺寸的方向迅速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生长出直径4英寸(100 mm)YCOB晶体,等径部分长度达到100 mm,晶体完整无缺陷,达到非线性光学质量要求,可切割通光口径达到90 mm×90 mm的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器件。这是目前公开报道中采用熔体法生长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最大可用口径。目前,世界上能提供最大可用口径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是KH2PO4(简称KDP),采用水溶液法生长,已被各国激光核聚变工程采用...
2012年12月14日下午,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本次共有973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中国硅酸盐学会推荐,温兆银研究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硅酸盐学会于2013年1月6日在京对该学会推荐的三名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2012年5月2日,201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浙江大学材料系杨德仁教授与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完成的“重掺磷直拉硅单晶的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2年4月29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平野博文一行在上海先后访问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光源。在硅酸盐所,党委书记王龙根对平野大臣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硅酸盐所已成为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题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2005年该所和索尼公司签订了第一个“碳纳米管”的合作协议,2010年双方决定成立锂电池联合实验室,开展用于电动汽车的大...
2012年3月26日,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部的邀请,日本富山县立大学陈智明副教授做了题为“压电晶体的测试和振动模式计算方法(基础)”的学术报告。会议由研究生部主任周智为主持,并通过同步视频与嘉定园区研究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热电转换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塞贝克(Seebeck)效应和帕尔贴(Peltier)效应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化,在工业余热和汽车尾气废热发电等领域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热电技术的能量转换效率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征物理特性,通常可由一个无量纲的综合指数(热电优值ZT)来衡量,取决于材料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热导率和绝对温度。传统的高性能热电能量转换材料为固体晶态化合物,研究者在维持晶体中优良...
2011年12月2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对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青海铬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电合成法生产重铬酸钠关键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验收和成果鉴定。与会评审专家组经认真评审后,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验收和成果鉴定,并对该技术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标志着青海盐湖所电合成法生产重铬酸钠关键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近日成功制备出长度达600毫米的锗酸铋(BGO)大单晶。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长BGO单晶(俄罗斯无机化学所曾报道的最长BGO单晶为400毫米)。600毫米BGO大单晶是上海硅酸盐所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技先导项目支持下,开展空间暗物质探测器用超长BGO单晶技术攻关工作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成功制备出长度达600mmBGO大单晶。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长BGO单晶。此前,俄罗斯无机化学所曾报道最长BGO单晶400mm。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成功制备出长度达600mmBGO大单晶。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长BGO单晶。此前,俄罗斯无机化学所曾报道最长BGO单晶400mm。 600mmBGO大单晶是上海硅酸盐所正在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技先导项目,开展了空间暗物质探测器用超长BGO单晶技术攻关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