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科学相关记录7282条 . 查询时间(5.938 秒)
传统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低成本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第二相的存在使该类合金在腐蚀环境下极易发生局部腐蚀。铝基非晶合金结构与组元成分均匀,兼具高强度和优异的耐蚀性能。此外,作为一种模型体系,有利于从多尺度揭示合金元素与合金腐蚀的内在关联性,推动更高综合性能铝合金的研发。
2024年以来,九江石化紧贴市场变化,积极攻关新材料新产品,开发储能专用炭材料。同时,与炼油销售公司积极对接,确定储能专用炭材料技术要求,积极拓市推量。截至目前,已出厂储能专用炭材料超2600吨。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倩团队在高性能热电器件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图计算的方法与纳米银低温烧结技术的热电器件全链条制备方案,突破了热电器件连接瓶颈。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推动高端聚烯烃高质量发展,助力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1,3-丁二烯与甲醇调聚反应合成1-甲氧基-2,7-辛二烯的(1-MOD)的高性能多相催化剂备受关注。现有多相调聚催化体系面临催化活性低、选择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实现高稳定性、高效非均相调聚过程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不断发展,对激光输出功率的需求不断提高。在高功率泵浦模式下,热效应限制了增益元件内部耗散的功率密度,限制了固体激光器向更高功率的发展。对于板条状激光增益介质,通过设计合适的复合结构可以在较小程度甚至不增加激光器体积和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提高激光增益介质的热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激光器的功率、效率以及光束质量。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江研究员带领透明与光功能陶瓷团队在复合结...
可解离的准二维铁磁化合物在近年来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代表性进展是单层CrGeTe3和CrI3长程铁磁序的发现,它为研究维度依赖的磁相变和高性能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优良体系。新发现的准二维Fe3GaTe2具有高居里温度(Tc=342 K)和强垂直磁各向异性,Ga/Te原子与Fe原子的反铁磁耦合与强烈偏离巡游Stoner模型等行为表明Fe3GaTe2具有丰富物性和重要研究价值。
近年来,亚稳态纳米材料作为能量转化催化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们通常具有松散的原子排列和原子间隙,有利于实现催化剂表面的高反应物迁移率。
近年来,由于在3D显示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手性发光材料和圆偏振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CP-OLED)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研究领域。但是目前无论是发光材料还是CP-OLED器件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开发具有优异圆偏振电致发光(CPEL)性能的高效手性发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双金属协同催化是开发高效和新颖的有机反应的一种有力策略,可以实现一些挑战性的,尤其是单一金属催化剂很难实现的化学反应。另外,阐明两种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演变过程和其催化作用是双金属协同催化研究中重要、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之一。
为扎实落实院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精神,引导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立聚焦需求和问题导向的选题机制,加强基础和高技术研究的深度融合,鼓励解决高技术研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支撑研究所创新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于2021年起开展年度“十大基础研究进展”评选活动。2022年,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高技术深度融合支持力度,增设年度“融合发展进展”。2023年经全所公开征集、全体课题组组长评选等程序,评选出2023年度“...
蓝相液晶(BPLCs)激光以其低的激光阈值、多刺激响应、多方向性发射及实时的可重构性等特点,在传感、显示及防伪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蓝相液晶激光器的研究包括在外界刺激下(如:光、电、热、力等)激光波长的可调节性,而由于BPLCs本身窄的温度窗口使得对宽温域BPLCs激光器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聚合物稳定体系的采用已成功的将BPLCs温域扩宽至500℃,这也导致相应BPLCs激光温...
自旋电子器件以高效的方式利用电子自旋进行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电脑硬盘。为了实现性能更加优异、功能更加丰富的自旋电子器件,分子半导体材料凭借其远高于其他材料的自旋寿命而成为近年来自旋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孙向南课题组长期专注于分子自旋电子器件的研究,目前已在分子半导体材料与自旋特性的构效关系(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3208)、分...
2024年1月28日,巨化集团旗下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在甘肃玉门市开工。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兴发课题组等在纳米毒理化学的理论设计方向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抗菌纳米药物反向筛选的计算与实验集成方案》(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Framework for Inverse Screening of Candidate Antibacterial Nanomedicine)为题,发表在ACS Na...
天然铀作为核裂变主要元素,在核能发电、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铀的主要来源是陆地矿石,储量大约为760万吨,即使不考虑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也仅仅只能满足有限几年内核电工业的需求。海洋中铀资源总储量约为45亿吨,开发海水提铀技术,高效富集回收海洋铀资源,有望解决天然铀匮乏这一关键问题。然而,由于海洋环境复杂、铀浓度低(~3.3 ppb),提取难度很大。近年来国际上发展出了吸附分离、光催化和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