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古人类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古人类学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2.901 秒)
近日,云南大学张虎才研究团队与国内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著名专业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人类进化学报) 以“An updated chronolog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for the Paleolithic Loufangzi site, North China”为题在线发表了关于我国北方晚更新世中期MIS 4阶段...
距今一万年以来,中国、西亚、中美洲、南美安第斯山、东南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现代人群共同开启了人类对自然动植物驯化的宏伟篇章,这一过程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进化层面上讲,人类不仅拥有了灭绝物种的能力(晚更新世大型哺乳动物灭绝),而且拥有了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物种的能力,并很快开始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农业起源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对于理...
2021年1月11日《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关于安徽华龙洞古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华龙洞古人类的肢骨形态。华龙洞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长江以南约10公里。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会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管所对...
古人类化石表面各种异常痕迹,包括骨折、创伤、病变、先天畸形、变形、溶蚀等,是探索早期人类生存活动、健康状况、死亡原因以及埋藏环境的重要证据之一。2021年1月8日,《国际骨骼考古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刘武研究员、郭肖聪与美国夏威夷大学Christopher Bae教授合...
中国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和西班牙科研团队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湾古人类百万年前为适应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石器制作技术总体上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为辅。
近日,国际专业期刊《考古与人类科学》(Arch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委员会历史研究所,对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砸击法剥片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万年前古人类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技术适应行为。
近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两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会议聚焦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重要考古发现。2018血渭一号墓是一座唐(吐蕃)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是热水墓群考古发现结构最为完整、复杂...
此前,兰州大学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报道了发现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下颌骨化石的研究成果,利用古蛋白分析方法鉴定其为丹尼索瓦人,利用铀系测年方法将其年龄确定为距今至少16万年。然而,因为夏河人化石鉴定为丹尼索瓦人主要依据古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变化,并且化石缺乏埋藏地层和共存考古遗存信息,因此,该化石尽管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其所揭露的这支分布...
得益于几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积累丰富的旧石器和古人类研究材料和数据。这些材料的积累为我们序列性地思考和认识中国早-中更新世人类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耦合关系提供了基础。2020年10月6日,国际期刊 《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了题为“Hominin site distributions and behaviours a...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镶黄旗草原上发现一处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这一被命名为乃仁陶勒盖遗址的大型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内发现房址270余座,房址内有二层台、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遗物有动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对外消息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发现一处乃仁陶勒盖遗址,该遗址距今为8400年至7600年,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办公室主任包青川20日表示,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为研究东北亚地区的早期文化类型、中国北方生态交错地带的原始生产生...
2020年5月,《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领衔的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它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两个月后,该团队又发布最新发现:通过古基因组研究发现距今约1.1万年的中国南方未知现代人群,相关研究揭示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人群旧石器时期的遗传联系。
2020年7月29日,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妍副研究员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3万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广西娅怀洞遗址古人类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最近3万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西是著名...
2020年7月29日,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妍副研究员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3万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广西娅怀洞遗址古人类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最近3万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西是著名...
2020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组应国际SCI生物学权威期刊《遗传学与发育新见》(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邀请,参加世界人类遗传起源演化系列专题报道,发表题为“古DNA洞察欧亚大陆东部人群演化历史”(Human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Eastern Eurasia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