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化学相关记录2106条 . 查询时间(2.399 秒)
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与研究的重要资源。然而,如何高效制备结构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勤实研究员团队基于高度统一的合成策略和新发展的铱/铒双金属接力催化脱氢螺环化反应高效地实现29个结构多样性吲哚生物碱的全合成(图1),该研究工作将铱催化脱氢偶联反应运用到吲哚生物碱全合成领域,也为高效制备...
2024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方亚泉团队和北京大学周辰团队合作,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希格斯物理的模拟分析中,尝试基于国产的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支持向量机(QSVM)的ML算法,分析希格斯粒子衰变到双光子过程,达到了与传统SVM类似的敏感度;并且,基于国产量子计算机硬件的结果与国际上同类量子计算机的结果也是可比的。研究结果作为首篇利用国产量子计算机硬件实施高能物理QML物理分析研究...
2024年3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崔晓菊副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等在甲烷室温电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由高压-电芬顿驱动的甲烷与氧气室温高效催化转化制甲酸新过程。
C-C键的断裂和官能团化可快速构建功能分子骨架。然而,C-C键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 键轨道的定向性,如何高效、高选择性的实现C-C键的断裂和官能团化仍具有挑战。C-C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础的化学键,在化合物中广泛存在。因此,发展C-C键的断裂和官能团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可为化学合成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一些过渡金属催化C-C键的断裂和官能团化方法逐渐见诸报道。然而,这些金属催化剂...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潘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合作,提出了一种正极界面工程策略,通过氟化4.45V商业钴酸锂(LiCoO2,LCO)的近表面晶格,开发出4.6 V下的快充稳定长循环正极材料。
2024年2月21日,应用在大连1号-连理卫星的绿色液体HAN微纳卫星新型推进系统开始开展在轨测试、标定工作,该系统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绿色液体HAN推进技术。
金属纳米团簇是由数个到几百个金属原子聚集而成的超小纳米粒子,其核尺寸通常小于3纳米。在这个尺寸范围内,物质从微观原子/分子状态转变为宏观凝聚态材料,因此金属纳米团簇往往呈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金属纳米团簇在光学、电化学、生物以及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纳米材料的明星成员。在催化领域,金属纳米团簇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如超小的尺寸、较高的比表面、丰富的表面位点等,尤其是确定的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和王征飞教授团队合作,提出拓扑量子催化新概念。研究人员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打破拓扑材料时间反演对称性,为揭示催化反应中的拓扑表面态“开关”效应提供了确凿的实验证据。相关成果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l Catalysis for CO2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J. A...
2024年2月28日,核能安全所科研人员在低活化高熵合金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低活化高熵合金(HEA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辐照性能而被认为是先进核能系统的新一代候选结构材料。然而,潜在的巨大成分空间给低活化HEAs的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传统试错法难以满足HEAs的成分设计需求,而经验参数法主要...
列培羰基化反应(Reppe carbonylation,氢酯化反应)是制备羧酸酯的重要方法,常使用钯和钴催化剂。其中,钴全球储量丰富,相较贵金属价格低廉,受到科研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烯烃的氢酯化反应需要使用八羰基二钴作为催化剂,该化合物易分解、制备条件苛刻。廉价易得的钴盐相较八羰基二钴具有明显优势,实验室规模的氢酯化反应常使用钴盐搭配金属粉、金属氢化物等强还原剂,原位生成羰基钴活性物种。然而,强还...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绿氢制备技术属于前沿低碳技术。这一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是构建高效、稳定且低成本的太阳能驱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薄膜(即人工光合成膜,又称人工树叶)。该领域常用的薄膜制备技术因制备环境苛刻或成膜质量差,所得薄膜往往难以满足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实际应用需求。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523组)汪国雄研究员和高敦峰研究员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2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滕怀龙教授带领的绿色农药合成团队在国际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Photoenzymatic Nanoreactor for Asymmetric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Secon...
甾体作为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在医药健康等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9,10-开环甾体(9,10-secosteroids)是一类重要的亚家族,主要来源于海洋柳珊瑚,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相关蛋白激酶等多样的生物活性。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多个团队密切合作,报道了一种化学-酶催化的合成策略,从易得的甾体底物出发通过3~8步便可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