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凝聚态物理学相关记录1525条 . 查询时间(2.567 秒)
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组)杨栋研究员和刘生忠研究员团队利用热辐射退火技术,克服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加工温度限制,为解决柔性太阳能电池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柔性基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温限制问题提供了方案。团队通过将热辐射退火技术与热电冷却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在PET基底上高温制备缓冲层和钙钛矿吸光层。
2024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包信和以及研究员汪国雄、高敦峰团队,在乙烯电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了进展,提出了反向单原子掺杂策略,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乙烯电催化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在乙烯电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反向单原子掺杂策略,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乙烯电催化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复杂氧化物异质结构因丰富的物理现象而受到关注。然而,在氧化物异质结的设计中存在一个局限:当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薄膜会表现出与其对应块体性质截然不同的“死层”现象。作为典型的例子,4d过渡金属氧化物SrRuO3(SRO)的块体具备铁磁金属基态,居里转变温度约160K。但在SrTiO3(STO)等基底上生长的超薄SRO薄膜则展现出金属-绝缘体转变(MIT)和非铁磁态,与块体性质不同。过去十多年中,临...
2024年3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装置的首台500 MHz超导模组成功完成了低温下的水平高功率测试,测试结果优于HEPS的设计指标,标志着500 MHz超导模组研制成功,为HEPS加速器储存环扫真空、调束和正式运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4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贾秀全副研究员团队与斯坦福大学Richard N. Zare院士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雾化过程中水-油微界面“接触起电”产氢反应的活性调控。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健鹏课题组、王竹君课题组在三维摩尔超晶格体系中发现了新奇物性,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2024年1月3日,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用户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Negative mixing enthalpy solid solutions delive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多主元合金在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随变形量的演化信息,定量研究了材料的统计位错密度,揭示了材料强韧化机理。作为论文的共同...
超导体(S)和铁磁体(F)之间的界面是凝聚态物理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之一,两者界面耦合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反)磁近邻效应、自旋三重态及马约拉纳费米子等。S/F界面的磁近邻效应是由界面两侧的电子自旋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导致抑制磁序或出现非传统超导电性。当磁性材料靠近超导体时,磁场进入超导体内仅几纳米的区域,并破坏了库珀对,导致界面的超导行为发生空间变化,从而显著影响两侧材料的宏观物理特性。...
材料中电子和空穴通过吸引库伦相互作用形成束缚电子-空穴对,被称为激子。在窄带隙半导体或半金属(带隙为负)中,当激子束缚能超过带隙,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激子会发生凝聚,形成一类奇特的关联绝缘基态——激子绝缘体态。激子绝缘体的概念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在真实材料中是否存在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激子凝聚过程中电子态对称性破缺,通过电子-晶格耦合引起晶体对称性破缺,导致电子和晶格不稳定的共存。目前仅有很少的...
多糖基薄膜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而备受医学领域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多糖基薄膜在生理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衰减和结构失稳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该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课题组受到自然界中鱼鳞和皮肤等富水生物组织所具有的分级异质纤维结构及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分子/纳米双尺度网络的非均质交联与水合作用的力学增强机制,进而制备出一种与单尺度网络结构材料相比具有...
复杂氧化物异质结构因其丰富的物理现象而收到极大的关注,如铁磁性、铁电性、界面二维电子气、拓扑自旋纹理、应变诱导的超导性等。然而,在氧化物异质结的设计中存在一个局限:当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薄膜会表现出与其对应块体性质截然不同的“死层”现象。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4d过渡金属氧化物SrRuO3(SRO)的块体具备铁磁金属基态,居里转变温度约160K。但在SrTiO3(STO)等基底上生长的超薄SRO薄...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团队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引力子模)——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北京时间2024年3月2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杜灵杰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Evidence for chiral graviton modes ...
2024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重点实验室T01组研究人员等,在非厄米多体系统的严格解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在量子反散射方法的框架下,该研究成功构建并严格求解了单向跳跃的玻色哈伯德模型,利用该模型的解析结果探讨了可积非厄米玻色哈伯德模型中的超流-莫特相变和多体非厄米趋肤效应。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因钙钛矿材料重量轻、柔韧性好和可低温溶液加工性而得到发展,并将能量转换效率(PCE)提高了24%。然而,f-PSCs在形成具有机械稳定性的均匀且高度结晶的薄膜方面面临挑战。具体来说,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外力作用,如机械弯曲导致钙钛矿晶界处产生不可逆的裂纹和裂缝,易破坏钙钛矿薄膜和器件的稳定性。此外,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与柔性衬底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以及低温溶液处理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