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历史学 学相关记录504条 . 查询时间(4.761 秒)
2021年2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课题组领衔的研究成果“The rise of the cosmetic industry in ancient China: insights from a 2,700-year-old face cream”被《Nature》以“The recipe for China’s oldest known face cream: be...
2020年12月19日-20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学科交叉中心、《南开史学》辑刊编辑部、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共学前沿论坛”,因疫情影响两次延期后终于召开。同时它也是历史学院中国史学科每年举办的“中国史前沿论坛”的第三届。来自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国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十三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考古学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具体体现为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术交流日益繁荣,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学科体系日益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2021年12月17日下午,中国社科院古代史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先生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题为《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及相关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系主任韩吉绍教授主持。
人类从哪里来?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直立人(Homo erectus)最早于距今约185万年前“走出非洲”。近日,法国《人类学》(L′Anthropolie)杂志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西侯度遗址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点采集的样品进行铝铍同位素(26Al/10Be)比值埋藏测年分析,得出该遗址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
记者2020年11月16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担任主编、现任院长赵声良担任副主编,国内敦煌学特别是敦煌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敦煌艺术大辞典》于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前后历时十余年的该书,全面收录展示百年来国内外敦煌艺术的研究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2020年12月12日—13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
张氏帅府博物馆建馆32周年庆暨2020年帅府文物征集成果发布会,2020年12月10日在沈阳举行。发布会上首次披露了有关张学良、张学思以及张作霖几位夫人的文物史料。张氏帅府博物馆副馆长赵菊梅说,该馆作为在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爱国将领张学良主政中国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张氏父子相关文物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文物资料的保存与展示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2020年12月6日,为庆祝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建院70周年,主题为“大一统”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论坛2020暨首届历史政治学年会在京召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中,距今7000~5500年的仰韶文化已开始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这些早期龙形文化遗存的产生,与自然崇拜密切相关。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宗教盛行,提供了“万物有灵”的文化土壤。一些与早期文明生活关联紧密,或具有威慑力的动植物,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从已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仰韶时代存在四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东北地区的赵宝沟—红...
近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阿财教授“港台敦煌学史研究”获得立项。郑阿财是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该项目是对港台地区敦煌学研究的系统总结。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学者携手并进,最终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占领敦煌学研究的制高点,从而牢牢掌握了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尚书》主要记述唐虞三代君臣的言论与事迹,秦汉以来被奉为“五经”之一,深刻影响着传统中国的政治思维和实践。《尚书》学在宋代尤为兴盛,时人称“博士业《书》者十常三四”(叶梦得语,见《文献通考》卷一七七,中华书局,2011年,第5287页);又称“经解惟《书》最多”(黄震语,见《黄震全集》,第1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91页),可见一斑。两宋士人通过研习、阐释《尚书》,探求治理之道,回应时代...
2020年10月25日下午,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28期)之“考古学文化、文献文本与吴越早期历史的构建”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主持。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认真学习,对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展开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