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历史学 学相关记录496条 . 查询时间(1.957 秒)
194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世界史研究》《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关于史学社会价值的理论思考》《近代中国世界历史编纂(1840—1949)》《历史认识概论》《西方史学史》《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于沛自选集》《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西方史学思想史》《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194...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一眼越千年 文物看河南”考古百年全国融媒体河南学习调研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广播新闻节目委员会、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协办,院长刘庆柱先生担任本次活动特聘学术顾问,学院王建军、田成方、蒋宇超、司晓洁老师组成学术顾问团,学院“考古中原 培根铸魂”公众考古学生志愿者团队,为此次活动提供学术...
1949年生,历史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荣誉会长。主要著作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现...
1947年生,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埋葬法西斯》《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述评》《行走在历史中——徐蓝自选集》《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的历史巨变》《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等。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以“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为主题发表了一组关于考古学理论方法的文章,其中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及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余西云教授写了题为《历史唯物论与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论文。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考古学如何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基于具体实践和具体材料,进行考古理论创新并形成理论系统。余西云教授提出:“历史唯物论从20...
2021年9月24—27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史学)“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年来学界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简要梳理如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记忆与回忆为主题的研究风气日渐兴起,发展为欧美学术界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流行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记忆理论,大多以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经典论述为源泉,并结合各国的学术传统及经验研究而批判性地发展起来。进入新世纪以后,这股“记忆之风”在中国学界和公共空间激起“发掘记忆,重构历史”的学术意识。在中国社会、历史及文化的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历史记忆与...
中国共产党对干部教育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同党的事业密切相关。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党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采取具体措施对干部进行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先后创办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行政学院等干部学校。其中,陕北公学的办学颇具代表性。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
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是建立起与各专门学科的密切联系,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学科渗透。双向互动意味着不仅各专门学科借用历史学的方法开拓新的领域,而且历史学自觉地借用各专门学科的概念、理论及方法来从事史学研究。各专门学科渗透到历史学领域,跨越了历史学的边界,蚕食了历史学的领地,自然引起了历史学界的恐慌,因为这样将会导致历史学与各专门学科之间的边界模糊,进而有可能丧失历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实际上,历史学与...
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上。
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外聘专家、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1874—1960)主持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随后提出“仰韶文化”这一命名。学术界往往将其作为中国考古学出现的标志,今年正好一百年。大体上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历史唯物论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主流社会思潮。中国考古学界运用历史唯物论进行社会历史重建和考古学理论创新,形成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也有一个探索过程。
究竟是谁发明了文字?书籍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张謇是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倡导和示范的第一人?“象之旅”“象记”文献如何在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今天,记者从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活动中了解到,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30多位学术大家及实力派学人在北京共同探讨中西文献比较、书籍史、出版史,带来学界新视野、新观点、新方法,以推动学术交流,凝聚共识,接续传承。
2020年10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开始了新一轮考古发掘,为世界考古学界所瞩目。为了更科学、更精细、更全面地提取坑内的历史信息,分材质、分类别做了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预案,其中一项就是针对纺织品的预案设定。在接下来的考古发掘中,经过对土样和青铜器表面的显微观察,发现了丝绸痕迹。其中包括3、4、6、8号坑,都有丝绸残留物或能够佐证丝绸残留物存在的丝蛋白信号存在。这为研究三星堆文化时期纺织工艺提供了坚实的...
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金石学。金石学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但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手段的近代中国考古学,却是一门从国外传入的学问。西方科学方法的传播、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对中国文化的起源的追寻,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形成和发展的三种主要动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