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 中国社会学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社会学史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0.669 秒)
赵俪生(1917—2007),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作为土地制度史领域的重要深耕者,赵俪生十分重视史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刘亚秋: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社区发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社区发展、中国社会学史、社会记忆理论、口述史、知青史。
上海被称为“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上海红色文化为什么与众不同?本书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从全球视野和历史维度深度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意在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红色基因,探寻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历史源泉。
鞠春彦,社会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2006年至今,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副教授。
2023年3月10日晚7点,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举办了“师生共成长”青年教师讲座第一讲活动。本次讲座在线上举行,由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李敏教授主持,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郝彩虹副教授进行了讲座,学院近130位师生参加了讲座。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改革开放的同步,为我们提供了通过社会学家个人生命历程回顾当代社会进步的独特视角。重建之后的这一代中国社会学人大多都有过下乡、做工或当兵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接触社会学之前就以某种非学科化的方式完成了从事经验研究的最初“启蒙”。对城乡社会和普通民众的了解及由此生成的共情,加之以多元杂糅的方式完成的学术训练,使他们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职业身份...
2022年12月30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社会工作历史专业委员会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历史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中华民族发展史观下的社会工作历史研究研讨会”于线上如期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华民族发展史观引领下的社会工作历史研究”,旨在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框架下讨论中国社会工作史相关议题,进一步丰富、拓展与深化本土社会工作历...
作为章太炎先生弟子的吴承仕先生,一方面深度研究传统礼学,特别是丧服学,成为民国学术界的礼学大家,另一方面又积极研习社会科学方法,接受了唯物史观。吴承仕先生的这双重身份,学术界多有重视,但在学术上,他两方面的学术成果之间是否有融合,却是鲜有人谈的问题。实际上,吴承仕先生是自觉地将社会科学方法纳入礼学研究,并由此深入礼学传统的一个典范。《三礼名物》是吴承仕先生计划已久的研究著作,且在大学中多次授课讲述...
2022年11月5日-11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古典社会学(群学)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群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群学年鉴》创刊仪式暨“中国社会学:历史、当代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圆满举办。30多家单位共5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会议。
2022年11月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古典社会学(群学)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群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学:历史、当代与未来”专家论坛在明德一号楼301会场圆满举行。此次专家论坛由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曲凯音副院长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冯波教授、山东大学王向贤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鞠春彦副教授作为主讲人,山东大学杨善民研究员、南开...
19世纪末期以来,解释群众现象的心理学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影响了人们对群众的理解,中国亦不例外。《乌合之众》的“群众”观是其中的代表学说。借助知识社会学探讨《乌合之众》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可发现:近现代以来,《乌合之众》两度被引入中国。民国时期,勒庞的学说塑造和强化了知识界对于群众的犹疑和畏惧态度。由于革命和战争的需要,它还被用于群众动员和操控的培训。2000年之后,《乌合之众》多被用于解释群体...
马红艳,回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及民间文学。讲授课程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专业英语》等。
廖小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2000)、硕士(2004),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2014)。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2022年3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道法古今”讲堂第三十九讲《明清法律社会史的旨趣》在线上顺利举办。讲座由同济大学汪雄涛老师主讲,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史志强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世柱老师与谈。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谢晶老师主持。校内外二百多位师生参与讲座。
本文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理解南开经济研究所的总体性研究框架。这场由币制改革、白银外流、世界经济大萧条引起的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取向。他们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采取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并重的研究方式,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华北地区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研究显示,中国社会开始逐步进入一个需要进行“数目字”管理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他们有关指数统计、乡村工业与地方行政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整体,揭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