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反应工程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冶金热能工程 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轧制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冶金工程技术相关记录343条 . 查询时间(3.562 秒)
黄贞益,籍贯安庆怀宁,博士,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钢管及冷弯型钢工模具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安徽省冶金及矿山装备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大中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热加工工艺》期刊编委。黄贞益教授长期以来从事钢铁材料成型理论...
王海川,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2月出生,河南西平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安徽工业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新工艺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来围绕钢铁冶炼、特殊外场在冶金中的应用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李国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复合薄膜外场控制研究,招生能源动力、动力工程研究生,光伏-热电薄膜复合发电研究、多元复合热电薄膜研究、高速切削耐磨涂层研究。
徐江荣,男,博士,教授,博导。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两相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与数值模拟,燃烧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预研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等项多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近1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套(3册),获省...
李涛,女,满族,1974年11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教授。曾任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委员会会员兼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
马志豪,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发动机燃烧与污染物控制;2.发动机工作过程;3.燃料喷射与雾化。
徐斌,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清洁代用燃料燃烧技术;2.微动力系统开发与研究.
吴健,1982年1月毕业于洛阳农机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其间,1992年获洛阳工学院内燃机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学涛,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197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瑞典皇家工学院(KTH)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科技杰出人才,洛阳市优秀专家。国内外学术刊物《Fuel》、《Ener...
李继文,1991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铸造专业;1999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曾在国有特大型企业从事技术生产管理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与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现任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冶金教研室副教授。
魏世忠,1966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殷福星,博导,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领军人才,荣获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创新人才)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日本钢铁学会委员。在超高强度钢铁材料中利用纤维状细晶组织实现了材料韧性变化的逆温度效应,该工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Science (2008) 杂志,同成果获得德国Gottfried Wagener Prize 一等奖。同时在开发新型高阻尼合金和应用技术等领域...
罗旭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科技大学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镁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业陶瓷分会副会长、中国金属学会耐火分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委员,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用耐火材料、高温固相反应烧结机理、3D打印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罗旭东先后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
于庆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 流程工业节能理论与技术(2) 能源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3) 低碳能源开发(4) CO2分离、控制及利用(5) 工业有害气体减排。
张红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热物理过程流动、传热、传质耦合模拟;2.合金宏观/微观偏析、碳化物析出预测与控制;3.合金相变路径热力学及动力学计算;4.合金凝固组织预测及控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