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地质学相关记录735条 . 查询时间(0.292 秒)
杨爱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主要研究兴趣:震旦系地层学与古地理学;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和古地理学;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系统分类、生物分带、演化及灭绝事件。
章凤奇,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盆地构造与成盆动力学、大地构造学方面的研究。
杨燕,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地球化学/矿物学专业;从2011至2013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至2015.4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任特任副教授;2015.5至今在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任副教授。
杨蓉,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领域:[1] 造山带隆升剥露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观测,结合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约束造山带的构造活动历史;[2] 地表过程研究-通过第四纪定年手段,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动力过程、冰川过程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3] 地貌演化模拟-通过野外地貌观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
吴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1. 盆地分析:重点关注中国中西部盆地(如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的构造变形与沉积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成盆机制和油气勘探意义,研究方法包括地震数据解释、野外地质考察、沉积学分析、构造物理和数值模拟等。
林秀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地质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抬升与沉积、变形、气候响应。
李佩,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课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橄榄岩含水性示踪洋脊地幔-熔体相互作用及熔体运移过程, 面上项目,41973026, 2020-2023,直接经费60万。
郝艳涛,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讲授矿物学和岩石学。了解矿物的分类,命名,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掌握十余种常见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和鉴定特征。岩石学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熟悉地表各种岩石的鉴定特征,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龚俊峰,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完成了普通地质学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野外现场教学的实习。通过地质剖面上的岩石、矿物、古生物,断裂、褶皱等构造的认识,使普通地质学中的理论知识得到感性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安排野外时间15条路线,实习地区包括杭州西湖山区、建德灵栖洞地区、临安西天目山地区等。
郑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讲课程:本科专业课:《矿床学》、《矿相学》、《海南石碌铁矿综合实习》 等 本科公共选修课:《野外地质调查:方法与实践》。
姚卫华,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沉积大地构造,超大陆重建,亚洲板块与岗瓦纳超大陆。
吴世敏,副教授,从事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研究。目前研究兴趣:1)基于反射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等,采用精细构造形变分析、构造沉降分析、盆地正反演模拟等手段,针对南海南北大陆边缘及盆地的构造形变,构造属性,构造动力学以及油气资源进行研究。2)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等方法,恢复大陆造山带的构造变形史及构造演化史。
王亚,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雅安人,汉族。研究方向: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2014年-今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2013年任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助理研究员。
宋晶,研究软土的蠕变固结过程,结合土工、化学实验、SEM结构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教学课程《地质灾害防治》,《岩体力学》,《地基处理》,《弹塑性力学》。科研领域:宏观土力学。
师超凡,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古生物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陆相无脊椎动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